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六盘山区海子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资料收集分析、现场调研、定位观测等方法研究流域9种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特征和地表径流的特性,揭示了当地植被恢复对流域内地表径流的影响及其客观变化规律,为该区域选择合适的人工植被恢复模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土壤含水量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特征研究在0-100cm土壤垂直剖面上,各林地的总体变化特征较强,当土壤深度增加,不同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持续减小,土层为0-20cm时,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为最大,8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最小;根据变异系数不同,将其变化划分为三个层次:土壤含水量弱利用层、土壤含水量利用层和土壤含水量稳定调节层。(2)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动态特征研究在观测期内,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将其土壤含水率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积累期、消耗期、补充期;通过对各林地土壤含水量自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受其前一个月含水量的影响最大,O~10cm土层自相关系数最低;土壤含水量在不同月份和相互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3)降雨对土壤水分和地表径流的影响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降雨量和降雨峰值、径流历时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平均雨强和径流深、径流系数也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与产流初损历时则呈现出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