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訏的新文学观与小说创作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lglglgl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30-40年代的中国文坛状况为背景,以徐訏的文学活动、心路历程及个体心性为参照,着力于论析徐訏的新文学观及其创作的独特品性,以揭示徐訏的新文学观和创作个性的形成动因及其文学史意义。 徐訏认为“文学也不过是一种娱乐”,“文艺的本质是大众化的”。在他看来,“娱乐性”与“大众化”是新文学创作中应有之意。他对当时新文学建设开出的药方是:“给大众以健康的娱乐。”徐訏对文学的“娱乐性”和“大众化”有其独特的理解。本文以徐訏新文学观中的“娱乐性”和“大众化”两个关键词为切入点,对徐訏的新文学观和其小说文本特性做细致的分析,并互相参照阐释,以期探析徐訏对中国新文学景观和个体创作意义的想象。作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作家,他在“大众化”小说创作方面的成功探索,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徐訏小说独特的文本特性与其对新文学的构想是有着直接关联的。本文的主要步骤如下:研读徐訏的文论及批评文本→分析徐訏的新文学观→进入徐訏的小说文本,分析徐訏的新文学观是如何落实到其创作实践中的,评议徐訏新文学观和创作实践的文学史意义,探析徐訏小说的文学史地位与其自我定位之间的落差是如何形成的。 本文试图说明,徐訏的新文学观及小说创作是多元文学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展示出中国新文学应有的一种可能走向,并给我们当下的文学史叙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鲁迅和夏目漱石无论从个人经历、心境、创作理念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笔下的知识分子作为现代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生存在两种文明之间。两位作家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从不同
在大量资料基础上,全面回顾了葛洲坝水利枢纽设计中重大技术问题的设计、研究成果,及施工与投入运行以来实际验证的结果.20 a运行实践表明,葛洲坝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
体态语的研究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外交流的增多以及中国人学外语、外国人学汉语的实际需要,体态语的研究水平也在迅速提升。本文试图从古典诗歌中发掘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