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收费制度等一系列教育举措,使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日益凸现。贫困生问题己经不再是家庭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贫困生的问题更加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已有研究表明贫困生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关心、帮助这些学生,不仅要从物质经济上,而且要从心理上进行帮助。本研究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贫困生提供心理上的帮助,旨在寻求提高贫困生心理幸福感水平,以至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并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本研究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选取了贫困生28名,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方法,把被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参加辅导,实验组成员参加八次团体心理辅导。在实验前、后分三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第一次后测以及第二次后测。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被试问比较和实验组前、后测的被试内比较,检验辅导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辅导前与辅导后立即性辅导效果的比较中,被辅导者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以及掌控环境、个人成长、积极关系、生活目标、自我接纳五个维度都有显著差异;在辅导前与辅导后持久性辅导效果的比较中,被辅导者的心理幸福感水平以及掌控环境、积极关系两个维度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立即性辅导效果的对比结果中,在心理幸福感水平、掌控环境、个人成长、积极关系以及生活目标方面有显著差异;在持久性辅导效果的对比结果中,心理幸福感水平、掌控环境、个人成长以及生活目标上有显著差异。
这个结果证明,团体心理辅导有效提高了贫困生心理幸福感及其各个维度的水平,进而提高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