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目标,地方课程的开发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然而,我国地方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的成熟与发展尚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吸取关于地方课程有限的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我国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我国权威的课程文件并未对地方课程开发的性质及范围进行明确定位,《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南》(预计2003年秋天出台)等有关地方课程开发的指导性文件还处于研制当中,而且我国关于地方课程理论的研究也相对比较薄弱。因此,迄今为止,“地方课程究竟是什么?”“地方课程该如何开发?”等理论问题,在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头脑中仍然相当模糊,这导致了在地方课程开发中出现了诸多偏差,所开发的地方课程其有效性不够充分。所以,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地方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研究。 本文首先分别对地方课程开发的意义、地方课程有关的概念、地方课程的类型、地方课程的基本特征与功能等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分是为我国中小学地方课程的开发作了理论上的准备,通过这一部分的概述,明确了“地方课程究竟是什么”这一理论问题;最后,以此为理论演绎的基础,从课程要素的层面阐述地方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即以课程开发要素为主线,对地方课程目标的定位、地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地方课程的实施、地方课程的评价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地方课程开发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开发基本理论的研究分两个层面,一是侧重课程开发基本理念方面,二是侧重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所有看起来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开发理论,总是建立在关于课程开发的特定基本理念之上。本文的目的是从基本理念的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探讨我国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这些探讨只能算是笔者试图对地方课程开发所作的理论思考。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它有待于我们对其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