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重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成为了新课改的基本教育理念之一。为落实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育中,“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和要求融进到了每一位一线教师心中。十余年来,新课程改革教育生活化理念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是一场持续的、大范围的全面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吹响“教育生活化”的口号以来,大量“生活化”的素材被引进了教材,为了迎合新课程理念,教师在教学中也积极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我国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来自对新课改的各方质疑与争论也一直没有休止,这些争论引发了我们对新课程改革及其倡导的“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不谐之音以“钟王之争”为主,对新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轻视知识”、“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十年课改,基本失败”等等批评和质疑声不绝于耳,指出教育生活化理念具体到实践教学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课堂表面热闹、生活替代教材、教师主体性地位不在、多媒体过度使用、课堂失去本色等等。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解的偏差,导致教育出现了失真变形的现象。本文以教育生活化理念下存在的知识教学问题为视角,分别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几方面分析生活化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重审知识教学的辩证法。在学校教育中,“重生活轻课堂”、“重超越轻守本”,过分追求和夸大生活化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生活化理念的误区,如何构建生活化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和谐统一,让基础教育在不失本真的前提下联系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关于“回归生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