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述: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CC)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性改变,临床上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会因饮食不慎等加重或反复、呈慢性迁延性改变,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可向左肩或右肩放射,一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可见Murphy征阳性,约25%患者可出现黄疸。中医虽然没有“慢性胆囊炎”的病名,但根据慢性胆囊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如胁肋痛、腹胀纳差、口苦咽干等进行归纳,可以将其归到“胁痛”、“胆胀”等病证范畴。慢性胆囊炎发病率高,虽病情较平稳,若不加干涉,也会产生不良的预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CC病人不断增加。西医虽然对本病诊断明确,但治疗方法不多,因此,加强中医对CC病因病机及演变规律及其防护的认识,有助于提高疗效。研究目的:探讨湿热瘀阻、疏泄失常型CC的特点及演变规律,并运用中药治疗CC,进行临床验证和评价。研究方法:收集导师在2009年-2015年于广安门医院消化科门诊诊治的病例,选取其中符合中医湿热瘀阻证候诊断标准及西医慢性胆囊炎诊断标准的30例CC患者,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分别观察胁肋疼痛、腹胀、纳差、口苦或粘、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大便干结七种主要症状在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的阳性体征及症状变化,通过症状积分评价治疗效果。研究结果:通过对治疗前后资料的对比,发现在应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1周、2周及4周后,总体有效率分别为53.33%、90.00%、96.67%。经统计学处理表明:治疗2周、4周与治疗1周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治疗4周后胁肋疼痛有效率100.00%、腹胀有效率95.65%、纳差有效率100.00%、口苦或粘92.31%、恶心呕吐82.35%、大便稀溏81.82%、大便干结92.30%,各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结论:1.湿热瘀阻、疏泄失常是慢性胆囊炎的常见病机之一;2.通过对病机的分析,了解其特点及演变规律,审机论治,应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CC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整体痊愈率23.33%、显效率54.54%、有效率13.33%、无效率3.33%;3.随着疗程延长,胁肋疼痛、腹胀、纳差、口苦或粘、大便稀溏、大便干结在治疗早期均有明显减轻,而恶心呕吐的有效率也随着疗程的延长而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