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关节病髌骨软骨的MRI弥散加权成像研究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对骨关节病(OA)髌骨软骨改变的诊断价值,分析OA髌骨软骨和正常髌骨软骨的ADC值之间的差异及不同程度软骨损伤之间ADC值的差异。方法病例组纳入标准:主诉膝部不适,拟行关节镜者;临床诊断骨关节病并经关节镜证实髌软骨损伤者;既往无膝部手术史者,共23例。按关节镜分级将所有病例分为轻度及重度两组(关节镜Ⅰ级和Ⅱ级为轻度,Ⅲ级及Ⅳ级为重度),其中,轻度13例,重度10例。男8例,女15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9.4岁。选择无膝部症状、无外伤史、手术史、无其他全身疾病者10人,共15个膝关节作为对照组。其中,左膝8例,右膝7例,男7人,女3人,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1.2岁。所有病例均在Philips Achieva 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接收线圈sense-flex-m。所有病例均行常规扫描序列及3DWATsc序列、DW-Msh-HR序列扫描。图像采集结束后,在工作站对每个研究对象选取髌软骨显示体积最大的相邻两层分别代表软骨的上层及下层,并将每层以髌骨中间嵴为界分为内侧(包括髌骨中间嵴)及外侧,这样,软骨分为四部分。感兴趣区(ROI)的选择要尽量大,但是避免将关节液划入。分别测量同一层面、相同部位在不同b值下的信号强度,并根据下列公式得出ADC值:ADC=LN(SI低/SI高)/(b高-b低)。以上4部分分别选取3个ROI,并求其均值为每个部分的ADC值,四个部分的ADC值的均值即为整个软骨的ADC值,分析各组软骨的ADC值。关节镜检查由两位富有手术经验的骨科医生完成。选前外侧、前内侧入路,置入关节镜,配合镜检移动肢体,按一定顺序探查关节内结构。关节软骨退变的关节镜改变按照Outbridge标准。每一组的ADC值均以”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表示,数据统计用SAS8.1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关节镜下,可见髌骨软骨轻度变性者13例(其中Ⅰ级6例,Ⅱ级7例),表现为软骨表面水泡状或轻度纤维化,重度10例,都为Ⅲ级,表现为软骨重度纤维化,软骨有缺损。正常对照组ADC值为1.53±0.13×10-3mm2/s,病例组ADC值为2.13±0.28×10-3mm2/s,病例组ADC值大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进行t-检验,t=9.49(P<0.05),可见正常对照组和OA组的ADC值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轻度组ADC值为2.01±0.26×10-3mm2/s,重度组ADC值为2.28±0.25×10-3mm2/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度组高于轻度组,三组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发现轻度组和正常组(t=5.94)、重度组和正常组(t=8.44)、轻度组和重度组(t=2.84)之间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关节病组的ADC值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且,随着病变的进展,ADC逐渐增高。软骨的病变出现在软骨的形态学改变之前,MR弥散加权成像利用水分子的成像特点通过对软骨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软骨的病变,并且可能成为评估OA进展状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