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花鸟画色彩互鉴例证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u1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文字记载而言,中日两国的交流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日两国绘画的长期相互学习过程中,相互的借鉴和影响是必然存在的。以中日绘画史来说,先后也有着多次大规模的绘画交流。本文运用比较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通过对不同作者和作品的剖析论证比较,对中日花鸟画色彩方面从古至今的互相借鉴影响进行研究。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艺术发展吸收了很多外来先进文化以丰富自身,而其中对它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中国了。在日本漫长的美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古代绳文时期土器上出现的“饕餮纹”,弥生时代中国传入的大量铜镜开始,中国的传统美术影响就开始在日本国内逐渐增加起来。等到了6世纪后,佛教和佛像的传入,也意味着在当时世界上具有最高美术水准的中国美术,真正开始进入日本。从6世纪开始到9世纪以后(即从日本的飞鸟时期、白凤时期,后经天平时期,最后到平安时期初),在中国也就是当时的魏晋南北朝末期到之后的隋唐时期,也就是雄踞世界最高峰的中国美术的大发展时期,佛教禅宗艺术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复杂的成就与发展。如此发展到9世纪后,由于宋元绘画大量传入,日本美术焕然一新。而后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美术吸收了西方艺术的营养,丰富了画面表现力。在这过程中的每一个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运用,都在其中发挥着作用。而就我国的花鸟画而言,虽然在古代有过一座座艺术高峰的辉煌历史,但在日新月异,资讯发达的今天,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进入了一个外有各种精美的外来美术的冲击,内有难以逾越的传统艺术高峰的尴尬境地。而对于经专业严格锻炼过素描等西方绘画技巧的绘画者们来说,当形状描绘不再是主要问题,色彩便顺理成章成为了中国花鸟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发展遇到的这些状况,正好与日本画转型现代化的一些方面相当类似,它的成功给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和更新一有益的启示。增强对现代日本绘画转型发展的深刻分析和探究,深入理解中国绘画中色彩的审美价值,合理利用发扬中国传统色彩资源,恰当接收和借鉴国外绘画和民间绘画艺术色彩,建成属于自己的、现代化的中国画色彩理论系统。这是当今中国花鸟画或者说中国传统的各种绘画类型,在其成长发展中都需要也必须落实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变化发展,应该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进行探索研究。而对日本花鸟画,则应重视其进步意义,对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应该立足时代,继承传统,广采博撷,吸收姐妹艺术;洋为中用,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我国独特艺术隗宝在世界艺坛绽放。我希望通过比较中日花鸟画色彩的运用的不同,吸收日本画中的突出特点,思考日本画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中国画从理论思想层面提高我的中国画创造能力与水平。
其他文献
伴随着社会的巨变与生活品质的巨大提升,现实人们所面临的工作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工薪阶层,更是如此,导致人们面临的疾病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由于
2011年8月的工地不是很忙就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回老家看看老婆和家人,8月5号下午回到家,一点也不耽误陪老婆和孩子过七夕节。七夕节上午一大早就和老爸、老妈跑地里面干了点农活,由于我经常不在家每次回来只要赶上农活我都会去帮忙干几天,就算给爸妈尽一份孝心吧,老婆和孩子重要老爸和老妈更重要。  我的老家地处山西太原以北阳曲县的丘陵地区,有山有水,到了夏天村庄和田地里面绿油油的一片,乡亲们主要的农作物就是玉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作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是孕育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摇篮。由地方学者整理汇编而成的书籍——《绮丽的山花》是对研究云南境内少数民族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