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文字记载而言,中日两国的交流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日两国绘画的长期相互学习过程中,相互的借鉴和影响是必然存在的。以中日绘画史来说,先后也有着多次大规模的绘画交流。本文运用比较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通过对不同作者和作品的剖析论证比较,对中日花鸟画色彩方面从古至今的互相借鉴影响进行研究。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艺术发展吸收了很多外来先进文化以丰富自身,而其中对它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中国了。在日本漫长的美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古代绳文时期土器上出现的“饕餮纹”,弥生时代中国传入的大量铜镜开始,中国的传统美术影响就开始在日本国内逐渐增加起来。等到了6世纪后,佛教和佛像的传入,也意味着在当时世界上具有最高美术水准的中国美术,真正开始进入日本。从6世纪开始到9世纪以后(即从日本的飞鸟时期、白凤时期,后经天平时期,最后到平安时期初),在中国也就是当时的魏晋南北朝末期到之后的隋唐时期,也就是雄踞世界最高峰的中国美术的大发展时期,佛教禅宗艺术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复杂的成就与发展。如此发展到9世纪后,由于宋元绘画大量传入,日本美术焕然一新。而后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美术吸收了西方艺术的营养,丰富了画面表现力。在这过程中的每一个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运用,都在其中发挥着作用。而就我国的花鸟画而言,虽然在古代有过一座座艺术高峰的辉煌历史,但在日新月异,资讯发达的今天,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进入了一个外有各种精美的外来美术的冲击,内有难以逾越的传统艺术高峰的尴尬境地。而对于经专业严格锻炼过素描等西方绘画技巧的绘画者们来说,当形状描绘不再是主要问题,色彩便顺理成章成为了中国花鸟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发展遇到的这些状况,正好与日本画转型现代化的一些方面相当类似,它的成功给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和更新一有益的启示。增强对现代日本绘画转型发展的深刻分析和探究,深入理解中国绘画中色彩的审美价值,合理利用发扬中国传统色彩资源,恰当接收和借鉴国外绘画和民间绘画艺术色彩,建成属于自己的、现代化的中国画色彩理论系统。这是当今中国花鸟画或者说中国传统的各种绘画类型,在其成长发展中都需要也必须落实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变化发展,应该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进行探索研究。而对日本花鸟画,则应重视其进步意义,对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应该立足时代,继承传统,广采博撷,吸收姐妹艺术;洋为中用,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我国独特艺术隗宝在世界艺坛绽放。我希望通过比较中日花鸟画色彩的运用的不同,吸收日本画中的突出特点,思考日本画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中国画从理论思想层面提高我的中国画创造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