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来自青天葵的2个黄酮苷Nervilifordin-F、G具有良好抗炎活性(IC50为15.15、30.82μM),且基本无细胞毒性(EC50>40μM),但其自然植物资源珍贵稀缺且植物中含量很低。为获得大量样品以便进行深入研究,现进行由廉价易得的橙皮素半合成其衍生物,并初步进行体外抗炎活性和抗乳腺癌活性研究,为下一步合成其衍生物和发掘黄酮类化合物其他的生物活性,寻找可能的黄酮类药物或先导化合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有抗炎活性黄酮糖苷的合成、结构衍生和构效关系研究,项目合同编号:21662005,项目起止时间:2017.01-202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来自青天葵的2个黄酮苷Nervilifordin-F、G具有良好抗炎活性(IC50为15.15、30.82μM),且基本无细胞毒性(EC50>40μM),但其自然植物资源珍贵稀缺且植物中含量很低。为获得大量样品以便进行深入研究,现进行由廉价易得的橙皮素半合成其衍生物,并初步进行体外抗炎活性和抗乳腺癌活性研究,为下一步合成其衍生物和发掘黄酮类化合物其他的生物活性,寻找可能的黄酮类药物或先导化合物提供参考,促进黄酮类化合物潜在的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方法:以廉价、易大量获得的天然二氢黄酮橙皮素为原料,通过甲氧基化、氧化、苄基保护、糖苷缩合反应、去苄基和乙酰基保护基等步骤合成黄酮及其衍生物,并经ESI-MS、~1HNMR、13C NMR等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炎症模型,测定化合物对刺激后的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的抑制作用,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同时用CCK8法检测化合物对细胞正常生长的影响。采用MTS法测试了化合物对人炎性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SUM 149的生长抑制作用,初步评价其抗人炎性三阴性乳腺癌活性。结果:(1)经ESI-MS、~1HNMR、13C NMR等确证成功合成32个黄酮类化合物(1a-1m,2a,1-18),包括15个已知化合物(1a-1d、1f、1g、1j-1l、2a、13-16)和1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黄酮(1e、1h、1i、1-12、17、18)。(2)化合物1c,1g,1i,1j,1l,1-18在无明显细胞毒活性的前提下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7,9,17抑制活性最强,其IC50值分别为46.32±1.29μM,47.23±1.05μM,35.71±1.06μM,45.88±3.60μM。其余的化合物则无明显抑制作用,在最大测试浓度(20μM)下的NO抑制率0.05)。此外,在浓度为30μM下,化合物1,7,9,17均能明显抑制LPS刺激后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IL-6(P<0.01或P<0.001),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抗炎活性。(3)MST结果显示,化合物1b,1f,1h,1j-1m,1p,1具有一定的抗人炎性三阴性乳腺癌活性,其IC50值在16.61μM以下,其中化合物1i活性最强,IC50值为1.38±0.31μM。其余的化合物则无明显细胞毒活性,在最大测试浓度(20μM)下的抑制率<50%。结论:(1)经ESI-MS、~1HNMR、13C NMR等确证成功合成32个黄酮化合物,其中有17个为新的黄酮类化合物。(2)化合物1c,1g,1i,1j,1l,1-18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化合物1b,1f,1h,1j-1m,1,3具有不同程度的对人炎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4)3位羟基葡萄糖基化及糖基乙酰化具有促进抗炎活性作用,且葡萄糖的促进作用比半乳糖强;2,3双键,3ˊ位羟基,7位羟基适当的脂溶性修饰增强TNBC活性;而3位羟基、5位羟基、3位羟基糖基化使抗TNBC活性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鼻咽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临床价值。2.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鼻咽癌预后评估的可行性。3.探讨超声造影在鼻咽癌放化疗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6例鼻咽癌(NP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观察并记录常规超声的表现和超声造影时鼻咽部肿瘤的增强特征,绘制时间—强度(TIC)曲线并分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的基于相干局部一致性(coherence-based regional homogeneity,Cohe-ReHo)方法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大脑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改变,探索疾病状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氧化锆植体系统在口腔内行使功能1年以上的文献,对氧化锆种植体及其植体设计类型、负重时机等因素造成临床存留率(Survival rate)和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确定中文关键词为“牙种植体”、“口腔种植体”、“氧化锆种植体”、“陶瓷种植体”,英文关键词为“dental implants
【目的】基于ERK/p90RSK通路探讨铅引起的大鼠海马炎症反应,以及PAS-Na的干预作用。期望能够为进一步阐明铅神经毒作用机制以及PAS-Na治疗对于铅中毒机制的保护作用提供新的证据。【方法】将7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染铅组、低、中、高PAS-Na(L-、M-、H-PAS)治疗组、PAS-Na对照组,每组12只。染铅组、L-、M-、H-PAS治疗组
目的:探讨高雄型与非高雄型的PCOS女性的血清AMH、LH、FSH、E2的分泌特点,比较两者之间的血清AMH、LH、FSH、E2分泌量是否存在差异,以帮助研究两者的发病机制是否不同。方法:系统检索1950年至2019年12月期间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国内数据库包括:包括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
目的:系统评价女性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PV感染以及宫颈病变提供依据。方法:根据PICOS原则制定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系统地检索中文/英语公开发表的有关阴道微生态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相关性的文献。网站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
目的:通过获得原代口腔鳞癌细胞中的CD133+肿瘤干细胞,比较CD133+细胞亚群和CD133-细胞亚群的生物学特性,探讨维持或提高CD133表达水平的培养条件,明确CD133作为口腔鳞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机械法从口腔鳞癌组织中培养获得8例原代口腔鳞癌细胞,分别应用流式细胞学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原代口腔鳞癌细胞中CD133表达情况。运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并纯化原代口腔鳞癌细胞中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干预SD大鼠不同时间对大鼠全身骨密度、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以及对成骨细胞凋亡和自噬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对骨代谢的作用。方法:将150只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二甲双胍100mg/kg/d组、二甲双胍200mg/kg/d组、二甲双胍300mg/kg/d组、二甲双胍500mg/kg/d组。每组30只,每日灌胃一次。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
目的:探讨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至2017年期间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1例ⅢA-N2期NSCLC患者,通过随访获取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和生存状况,并对生存率进行分析,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
目的:1.优化麻醉方法建立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2.研究雌激素对未复苏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病理生理学影响;3.初步探讨GPER介导MYCOD参与调节E2在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方法:1.制备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随机分四组,经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下进行左、右股动脉、左股静脉置管后,分为清醒生理对照组(CC,n=10)、持续戊巴比妥钠静脉生理麻醉组(AC,n=10);经戊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