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香文化经过时间的洗涤和历史沉淀,星光熠熠,这无疑是中国文化皇冠上最代表中国特色的一颗明珠。香在人们生活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人神共通的媒介,是我们与死去先人的连接纽带。成都新场手工香虽然还没有正式被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创造性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件,本地文化委也正在积极的收集材料努力申请中。新场手工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特殊手工制作,呈现出十二种独特的色泽,有独特的草本香味,以50几种长短粗细不同形态展示,是四川本地居民向逝去的先人与敬仰的神灵表达感情的特殊民间载体。它影响着本地居民数百年来的生活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四川本地文化传统提供了一种独特见证,有着不可估量的遗产价值。本课题以民族志、艺术学理论为指导,以成都新场手工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针对成都新场手工香从自然之物、无用之物到象征之物变化中发掘的问题展开研究。笔者从有形的香作品去挖掘其背后的兴起渊源、制作工序、为什么最终形成这样的形式、对本地的村落组织有怎样的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对本地经济往来以及风俗习惯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作用,进而对新场手工香的起源、流布、制作技艺传承人以及香料、香器、香具做“物化”、“文化”的梳理和分析,对我国香文化从历史源流做一个梳理,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对传统香文化和当今香文化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试探索出一条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之路。通过本文的分析,试图为我国手工香制作的未来发展找到一个新的路径,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