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金融学理论认为噪声交易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原因是有效市场假说中的噪声仅仅是一个均值为零的随机扰动项,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券价格会向其内在价值靠拢,噪声会最终消失,同时非理性交易者也会在市场选择机制中遭遇到理性交易者的套利而退出市场,最终主导市场的是理性交易者。但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中的各种异常现象和投资者的非理性实验均证实非理性交易者的行为能够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因此以投资者有限理性为前提假设的噪声交易理论被引入到金融市场中来。本文以证券市场中的噪声交易为主题,在全面阐述相关金融学文献的基础之上,把证券市场噪声交易分为三类:信息偏差型噪声交易、认知偏差型噪声交易和市场操纵型噪声交易,并再次基础上对信息偏差和市场操纵型噪声交易的获利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利用博弈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噪声交易者的生存机制。本文针对三种不同的噪声形成机制,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噪声交易现状,并就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对证券市场效率的影响、对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对市场操纵行为掩盖性的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的结论主要有:(1)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噪声交易的存在性。通过四项主要指标的检验均证实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噪声交易远比发达国家严重,导致整个证券市场效率低下;(2)噪声交易的存在会降低市场效率;(3)噪声交易的存在会加剧证券价格的波动;(4)噪声交易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市场操纵行为,使之不易被发现。本文的不足之处是利用行为资产定价模型验证噪声交易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时无法找到更精确的行为资产组合,而选择上证50指数作为替代,因此对模型的精确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寻找真实市场中的均值一方差有效前沿的组合将是噪声交易理论运用于证券资产定价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也是作者以后的重点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