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制造大可控行程MEMS电磁驱动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驱动器作为MEMS器件的重要组成环节,在通信、医疗、航空等各方面的应用前景都非常广泛。相较于静电驱动、热驱动等驱动方式,微电磁驱动由于具有工作行程大、驱动电压低、响应快、输出力大等优点而备受青睐,也将在未来自动驾驶、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尽管微电磁驱动器有诸多应用和优势,但是集成制造工艺复杂以及因Pull-in吸合失稳导致的可控行程短等问题仍然限制其在自动对焦等一系列工程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微电磁驱动器中线圈产生电磁力的非线性,针对由于电磁力非线性导致的Pull-in吸合失稳,提出通过引入三阶非线性变刚度弹簧的方法来抑制微电磁驱动的Pull-in吸合失稳现象。根据上述原理利用夹紧-导向梁特性设计了一种“V型”非线性弹簧,通过COMSOL仿真分析了“V型”非线性弹簧参数变化对其非线性的影响,据此确定了“V型”弹簧的制造参数。进而运用能量法在理论上分析了器件的稳态可控行程,结果表明“V型”非线性变刚度弹簧相较于线性常刚度弹簧可将微电磁驱动器的稳态可控行程从初始气隙的1/3提高到60%左右。在微电磁驱动器一体化集成制造工艺的优化中,本文针对现有微电磁驱动器制造工艺存在的气隙控制不准、工艺复杂等缺陷,基于干膜光刻胶厚度厚、表面平整的优点,将干膜用作牺牲层材料,优化加工工艺的同时改善了器件表面性能。与此同时,克服了种子层开裂、结构脱落等问题,成功研制出悬空气隙为68μm、有效可动行程为45μm的一体化集成制造微电磁驱动器。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V型”弹簧具有与仿真结果一致的力-变形特性,而搭载“V型”非线性弹簧的微电磁驱动器可将器件的稳态可控行程扩展至初始气隙的66%以上。从而为非线性弹簧的设计、集成制造以及其在微电磁驱动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铝合金和先进高强度钢的应用是增强车身结构强度和实现汽车减重的有效途径。然而,与传统软钢相比,高强轻质薄板在断裂前颈缩很小,甚至几乎不发生颈缩。因此,以颈缩失稳或局部厚度减薄为基础的成形极限图难以可靠地预测铝合金和先进高强度钢的断裂行为。本课题受“高性能超高强汽车用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YFB0304400)和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9XD1401900)的资
涡激振动是工程领域内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流体流经弹性支承圆柱体时,流动分离和漩涡脱落使圆柱体承受周期性流体动力作用。该脉动流体力将引发圆柱体的周期性振动,而规律性的振动又会影响尾流的泻涡发放形态。这种流体-结构相互作用的问题被称为“涡激振动”现象。在海洋工程中,涡激振动的产生往往会导致海洋立管疲劳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通过基于特征线
水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交联网状结构的材料,能在膨胀状态下保留大量的水或者生物流体,在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由于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环保、日用化工等各个领域。然而水凝胶低的力学性能限制了其应用。基于PVA分子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化应用,本论文进行了以下工作:(1)首先对PVA进行蒽接枝改性,在聚合物链上引入疏水基团,得到一种两亲性分子。本文
近年来,传统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的质量浓度逐年下降,但对臭氧的控制不容乐观,以PM2.5和O3为特征污染物的雾霾和光化学烟雾问题频发。有效控制作为PM2.5及O3形成重要前体物之一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改善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本研究以某超大城市典型VOCs污染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排放源测试(餐饮源和道路移动源)和文献调研,构建综合的VOCs污染源成分谱数据库;然后利用最大增
常规弹药战斗部爆炸破片是典型的高机动微小目标,战斗部爆炸后其破片速度迅速衰减,分布范围大概在100m/s至3000m/s之间,它们的大小尺寸通常在直径6mm之内,容易造成雷达回波散射截面积的闪烁变化。另外,由于破片目标具有高速和机动性的特点,在信号传输周期中的频谱会引起距离偏移和多普勒频率偏移。针对以上常规弹药战斗部爆炸破片探测的难点,本文开展了基于连续波雷达的技术研究和系统设计。技术上主要克服了
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单结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已超过16%,这主要归功于具有光电转化特性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特别是非富勒烯受体类材料的崛起。与富勒烯受体相比,非富勒烯受体(NFAs)分子由于结构多样化,从而更容易调节能级与吸光范围。其中,吸光范围处于近红外区(780–1200nm)的半导体材料尤其值得关注。基于这类材料制备的太阳能器件吸收红外光转化为
微泵是微流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操纵流体,在微型传感器、微型生物芯片、微系统化学分析以及各种涉及微流体输送的场合中均有广泛应用。传统的机械式微泵通过使薄膜或柔性部件发生形变,引起腔室体积周期性收缩或膨胀来定向驱动流体。这种依靠整体腔室形变的技术,往往都面临着驱动效率低、系统结构复杂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外源驱动流体内部微结构直接操纵微流体的新型微流体操控机制,并率先设计了两种可行的实现
生物分子结合反应,DNA杂交,蛋白质展开,酶促反应和微生物代谢等生化反应过程中总是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了解生化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以及反应过程的温度依赖性对于基础科学、药物开发及药物性能测定、生物分子操纵和微生物代谢过程的研究至关重要。随着生化量热法的发展,测量生化过程中的热效应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生化量热法是一种测量生化反应过程中涉及的热量的方法,与其他生化过程表征方法相比,量热法的独特优势
几何相位(geometric phase,GP)液晶光学元件因为具有衍射效率高、功耗低、轻薄等优点,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GP液晶光学元件展开研究,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单次曝光的制作方法以及该元件在抬头显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概括如下:1.用单次曝光法制备了具有任意波前的GP液晶光学元件。现有的GP液晶光学元件制作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如易受环境干扰、制作成本高等。本文提出通过空间光调制器(sp
材料中的应力/应变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金属材料中,界面处的弹性应变场会影响材料的弹性常数,改变位错核结构。界面弹性应变对金属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层状复合材料形变过程中,层间应变转移能够有效得缓解硬相中的应变局域化,提高材料整体的强韧化性能。在半导体材料中,纳米、原子尺度应力/应变会诱发材料缺陷的产生以及造成能带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材料的电学性能。半导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