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每日一图”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anji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不断完善,高铁已成旅客出行方式的重要选择。高铁出行的旅客对列车的时效性和通达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客流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规律性波动。为了提高旅客出行的舒适度和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必要编制出运能与客流需求相匹配的列车运行图,指导列车合理开行。本文在总结现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及时响应动态客流需求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概念及特点,论证了高速铁路编制“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的适用性;其次对“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高速铁路“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特点设计了求解算法;最后以京沪高速铁路为实例,编制并分析了高速铁路“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阐述“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概念并总结其特点。从客流基础、开行比例、列车种类、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所需条件。基于高速铁路线路条件、技术条件、运输组织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论证高速铁路编制“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的适用性。(2)分析高速铁路“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编制机制。将高速铁路“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分为固定部分和非固定部分,提出“在保持固定部分相对固定的基础上编制非固定部分,动车组交路与列车运行图协同优化”的编制思想,并设计编制流程。研究客流时段划分方法、跨线列车运行线布局方法、动车组交路设计方法、非固定部分调整方法等高速铁路“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编制关键技术。(3)建立以列车旅行时间最小和动车组接续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安全间隔时间限制、到发线能力限制、列车到发时间域限制、动车组接续限制等为约束的高速铁路“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编制优化模型,并设计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求解模型。(4)阐述以京沪高速铁路为实例的高速铁路“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从运行图指标、线路通过能力、运行图均衡性、动车组运用指标等方面,分析并评价京沪高速铁路“每日一图”列车运行图,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服役期的土木工程结构一旦出现了损伤,将可能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财富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性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对于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健康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感器布设是健康监测系统建立的第一步,目前对于布设传感器的研究理论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频域信号的传感器位置和数量的布设,另一类是针对时域信号的传感器位置和数量的布设。对于传感器位置的选择,目前已经产生了许多完备的位置布设准则,但大多数
党的十九届五中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新发展”“高质量”“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等关键词,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而乡村产业的发展不能建立在城市淘汰产能梯级转移的基础上,因此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环保双赢,乡村振兴下的"手工艺十农产品"整合创新设计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国西部山区地域地质条件复杂,内外动力作用强烈,灾难性滑坡事件频繁发生,滑坡敏感性分析已经成为滑坡风险管理、科学预警和主动防范的必要手段,为快速有效调查、监测大范围区域滑坡分布及活动状况,政府减灾防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面对当前滑坡隐蔽性高、滑坡编目数据收集不完整、滑坡观测样本量小且全局空间代表性不佳等客观现状,传统滑坡敏感性分析方法中单一知识驱动或数据驱动方法都存在明显局限性,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
岩屑坡是由寒冻风化作用所形成的非地带性冻土地貌,岩石风化破裂后多在原地堆积,形成岩屑坡。川藏线区域内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地震烈度高且存在季节性冻融,为岩屑坡的产生和发育提供了条件,使得岩屑坡在川藏线沿线广泛分布。岩屑坡岩屑坡的存在严重威胁了边坡的稳定性,导致线路的安全受到挑战,研究岩屑坡的形成机制,可进一步加深对岩屑坡的理解,有助于后续支挡工程设计的开展,具有工程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岩屑坡形成机制的三
目前用于人体生命体征监测的可穿戴传感器,如心电、血氧等,技术发展较成熟且已实现商业化,但这类传感器无法在生物分子水平上提供关于人体的生理信息。汗液作为人体生物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分包含着大量与人体新陈代谢有关的信息。汗液成分分析可以帮助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研究表明汗液葡萄糖浓度与血液葡萄糖浓度成正相关,因此可利用汗液葡萄糖浓度检测实现人体葡萄糖水平的监测。与传统血糖检测方法相比,无创汗糖检测避免
非凸分位数回归是用于分析大规模数据的有用工具。然而,由于目标函数具有非光滑性和非凸性,大规模非凸分位数回归问题的计算尚未较好地解决。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大规模非凸稀疏分位数回归问题的邻近-邻近主优-最小化(Proximal-Proximal Majorization-Minimization,简称PPMM)算法。本文将非凸分位数回归问题重新构造为凸函数减凸函数(difference of conve
地铁线路通常铺设多种轨道结构形式,使得钢轨产生不同波长的钢轨波磨病害,长波钢轨波磨是其中之一。长波钢轨波磨的不平顺通过频率较低,该频率容易与车辆结构固有频率发生重叠,导致车辆通过长波钢轨波磨区段时结构容易发生共振破坏。现有打磨方式治理短波钢轨波磨效果明显,但治理长波钢轨波磨效果不好;变速跑车可以有效缓解车辆在长波钢轨波磨区段运行时的结构服役载荷。本文以某长波钢轨波磨病害严重的地铁线路为对象,通过现
单晶硅具备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微/纳机电系统(MEMS/NEMS)、集成电路(IC)以及光电子器件等领域。近年来,包括光刻、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加工、纳米压印和扫描探针加工等典型纳米加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技术从生物医疗、航空航天、能源存储等方面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全方面的变革,但同时也各自面临亟待解决的技术挑战。为了适应纳米技术多样化的发展现状,开发低成本、低损伤的新
Underlay D2D(Device-to-device)通信技术允许一定邻域内的两个移动设备通过共享蜂窝用户的频谱资源进行直接通信,无需基站的转发且具备干扰可控的优势,能够大大地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缓解基站处的流量压力,因而被视为极具发展前景的移动通信技术。D2D链路的引入会对蜂窝用户通信链路造成干扰,有效的功率控制是实现D2D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高速率通信会导致移动设备功耗的增加,然而
由于高速运行,方便准时,安全环保等特点,高速铁路正日益变为国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随着国民对高铁运力需求的提升,双层高铁动车组,高铁减重减体积等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相比于传统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中的低频变压器,车载电力电子变压器在相同功率下可以实现减重,减体积的效果。而现有工业级车载电力电子变压器工况较为复杂,级联整流器作为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前级设备,其稳定运行是车载电力电子变压器正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