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严重精神障碍,具有高发病、高复发和高致残等特点,其终生患病率约为8.6‰。尽管人类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和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等关键问题至今尚未明确。Sullivan等人的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其遗传度高达81%。“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是解释精神分裂症病因最为经典的假说之一。该假说认为,皮层下多巴胺(DA)功能亢进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有关,而皮层DA功能不足则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关。 1973年,神经降压素(NT)被首次发现。之后的研究发现,神经降压素几乎遍布中枢神经系之中,是一种多功能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克隆出三种神经降压素受体(NTRs)亚型:NTR1,NTR2和NTR3。NTR1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与NT的亲和力较高,激活后,通过不同的G蛋白引发多种级联反应,导致cAMP、cGMP和IP3的增加,同时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引发NT系统的大部分生理效果。通过调节上述级联反应,NT和NTR1在众多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NT可以通过与NTR1的结合,调节DA系统的功能,因而与DA系统关系紧密。因此,NTR1基因的变化可能通过调节皮层和皮层下DA能神经传导通路的功能,而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基因测序研究发现,NTR1基因非编码区中存在1个四核苷酸重复多态性位点(CCTT/CTTT)、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909-C/T,1615-T/C,1793-C/T,2319-G/A,2092-C/T,2501-G/A,2909-A/G,3096-T/C,3215-T/C,3020-T/C,3083-G/A,3496-G/A,3523-C/T)和1个单碱基的插入(T插入3450);研究还发现,NTR1基因编码区存在1个SNP位点(909-C/T)。大部分研究结果均提示,NTR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只有Lee等人报道了韩国人群中CCTT/CTTT四核苷酸重复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与精神分裂症之间负相关的研究结果,提示NTR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因多态性位点和人种的不同而异。至今尚无中国人NTR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的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NTR1基因SNPsrs6090453C/G、rs6011914C/G和rs2427422A/G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中国辽宁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了解上述SNPs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人群间的异同,探讨NTR1基因SNPs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 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出符合第四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90名(男246名,女144名),健康对照者565名(男271名,女294名)入组,所有对象均来源于无血缘关系的中国辽宁地区汉族人群。 2、方法:留取所有被试EDTA抗凝外周静脉血2ml,采取碘化钾法提取基因组DNA。根据NCBI的SNPs数据库和Li等人的研究选择NTR1基因的3个SNPs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确定各样本的基因型。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premier5.0设计PCR引物,rs6090453C/G、rs6011914C/G和rs2427422A/G位点PCR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515,203和190bp,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为HhaI,AvaI和PstI。酶切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紫外凝胶图像分析系统下成像,记录基因型。 3、统计学分析:应用SHEsis软件计数各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数量和频率,并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吻合度检验。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应用Haploview和SHEsis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检验和单体型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NTR1基因的三个SNPsrs6090453C/G、rs6011914C/G和rs2427422A/G在我国辽宁地区汉族人群中均有多态性,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rs6090453:CC8.5,CG43.2,GG48.3,C30.1,G69.6;rs6011914:GG50.8,CG42.1,CC7.1,G71.9,C28.1;rs2427422:GG55.2,AG40.5,AA4.2,G75.5,A24.5。 rs6090453和rs6011914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x2=0.397,0.975,P=0.529,0.324),rs2427422位点虽然偏离了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x2=5.118,P=0.024),但与其他两个中国汉族样本相比并无显著差异(x2=0.386,0.067,P=0.534,0.796)。 2、我国辽宁地区汉族人群NTR1基因多态性位点rs6090453C/G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国北京汉族人和日本东京人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欧洲裔美国人和非洲尼日利亚约鲁巴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rs6011914C/G和rs2427422A/G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国北京汉族人、日本东京人以及欧洲裔美国人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非洲尼日利亚约鲁巴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 3、精神分裂症患者NTR1基因rs6090453C/G位点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被试(x2=3.878,P=0.049);rs6090453C/G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和隐性模型频率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女性健康对照被试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x2=6.053,6.024,4.405,P=0.048,0.014,0.036)。 4、不论是单独的病例组、对照组或全体研究对象,也不论是男性或女性研究对象,NTR1基因SNPsrs6090453C/G、rs6011914C/G和rs2427422A/G两两之间均存在较强的连锁不平衡(D>0.8)。因此将这三个SNPs组成一组进行单体型分析。单体型rs6090453C/rs6011914G/rs2427422G在精神分裂症组的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x2=5.770,P=0.016),在女性精神分裂症组的频率亦显著高于女性健康对照组(x2=8.014,P=0.005)。 结论 1、NTR1基因的三个多态性位点rs6090453C/G、rs6011914C/G和rs2427422A/G在我国辽宁地区汉族人群中均有多态性,可以作为遗传标记进行相关疾病的关联或连锁研究。 2、NTR1基因的SNPsrs6090453C/G、rs6011914C/G和rs2427422A/G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不同种族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地区的中国汉族人群间可能无明显差异。 3、NT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特别是女性)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有关。NTR1基因rs6090453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决定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个体易感性的重要因素;携带rs6090453C/rs6011914G/rs2427422G单体型的中国汉族人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相对风险显著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