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m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对外资开放的速度加快,外资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在金融体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外资银行在促进我国金融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性。为了防止或者缩小金融风险的影响,维护金融体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鉴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根本差别,对外资银行应当实施与中资银行不同的法律监管。改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对我国来讲,不仅重要,而且迫切。 本文在借鉴巴塞尔协议以及发达国家的银行法和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外资银行监管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路。全文共分为4章。 第一章“外资银行准入监管”。笔者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外资银行“开业条件”与“业务范围准入”的监管规定,对我国现行的外资银行开业监管提出大胆设想,建议对不同组织形式的外资银行实行有区别的开业监管,认为引进合资银行比独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更有利。对于外资银行准入的业务范围应根据组织形式、经营年限、经营记录、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业务种类,实行分级牌照制度。 第二章“外资银行经营性监管”。在该章中,笔者通过对我国与巴塞尔委员会及部分发达国家有关资本充足率、贷款集中和资产流动性监管规定的介绍和比较,指出我国目前的监管内容过于原则化。随即在借鉴他国监管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将8%作为资本充足率的最低底线,适当提高独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根据贷款的性质、用途、担保情况、客户信用记录进行分类细化,并增加关于外国银行分行贷款集中的限制规定;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等。 第三章“外资银行的内控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笔者介绍了银行内控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这两类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完善外资银行内控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的若干建议。包括确立商业银行的外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划分信息等级、明确信息披露的范围、时间、地点和形式。 第四章“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笔者首先介绍银行业监管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当今跨国银行监管的重要国际协议——《巴塞尔协议》体系的历史演进及其最新发展。然后,介绍我国关于外资银行资本监管、外资银行准入的双重许可、外资银行母国并表监管责任、外资银行信息充分交流以及外资银行现场检查的五个方面的规定,提议进一步完善对外资银行母国的判断标准,把母国提供信息资料作为准入条件之一,以双边或多边协议的方式加强与母国监管当局的沟通,实现我国监管当局到母国实施对外资银行母行的现场检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国际合作。
其他文献
1952年3月,伦敦《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封公开信,建议成立一个将摄影科技和艺术综合一体的收藏展示机构,这个提议花了31年终于催生了国立摄影、电影和电视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Photography, Film and Television)。当年的建议中罗列了博物馆须具备的5个功能:永久展示摄影作为科学和艺术结晶在其整个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品和器具;定期展示各时期著名摄影师的作
公司治理模式有着英美法国家的单层制结构和大陆法国家的双层制结构之分。前者通常在公司董事会内设置独立董事来起监督作用,而后者通常是在公司内部设立权力完善、强大的单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于1998年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预计从2010年到2040年,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速时期。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不论从绝对数量
习近平提出“中国梦”概念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梦”表达了中国人百年以来的共同理想和民族诉求,这引发了全球社会对中国梦的关注。这其中有信任,也有质疑;有
餐饮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从古至今,餐饮业为客人提供就餐服务的社会机能并没有改变。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在政治、经济、商贸、旅游、科
本文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应法律制度为出发点,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西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对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的审查强度的理论研究和经典案例,对行政诉讼事实
本文首先探讨形象商品化的理论问题。从形象范畴入手,界定其内涵和外延,将形象的范围界定为真实人物形象和虚构角色形象,并对形象的特性及表现形式进行了论述。然后对形象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