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阶级批判到文化批评——评盖斯凯尔夫人作品中的主题演变历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bi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盖斯凯尔夫人因其对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真实描述而成为令人瞩目的作家。马克思把她与狄更斯和萨克雷同列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然而,她死后名声一度跌落,到20世纪20年代为止,人们对她的认识仅限于《克兰富德》一部反映乡野生活的中篇小说。20世纪30年代后,她的工业题材小说开始重被广泛阅读,5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对她的社会问题小说给予高度评价,从此,盖斯凯尔夫人进入英国经典作家之列。她的后期作品《表亲菲莉斯》和《妻子与女儿》与《玛丽·巴顿》和《南与北》早期的工业题材的作品不同,以田园诗般的手法,描写19世纪中期英国的乡村小镇生活,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美丽动人的散文小说。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了维多利亚时代伟大的社会变革和盖斯凯尔夫人本人心理变化过程对其作品创作主题变化的深刻影响。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论文的引言部分。介绍了盖斯凯尔夫人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以及国外学界对其作品的评价和盖氏作品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分析盖斯凯尔夫人前期的作品,以《玛丽·巴顿》和《露丝》为例,凸显盖斯凯尔夫人作品的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 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这一章从文化批评的角度,以《表亲菲莉斯》和《妻子与女儿》为例,分析了盖斯凯尔夫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和两性关系的变化,探讨了盖斯凯尔夫人创作主题的变化的原因:一是维多利亚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二是盖斯凯尔夫人本人在伟大时代背景下的心理变化。 第四章主要从盖氏的后期作品所反映的现代性入手,阐明盖氏作品的与时俱进品质。 第五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文章的结论认为,盖斯凯尔夫人步入经典作家的行列决非偶然,是其作品的伟大现实主义精神和富有洞见的文化内涵赢得读者和批评家的青睐。
其他文献
文体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将传统的语言学理论与文学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文本。因而,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带动了文体学向纵深扩展。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注重用高度浓缩的语言和优美的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诗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具有很重要而又不尽相同的意义。常言道“译事难,译诗更难”
本研究采用自我评估的方法,探究在一项国际语言能力参考标准下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现状。本研究所参考的语言能力框架为《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该框架将语言
摘 要: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中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适应当代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现实需要,实现中国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本文针对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现状及优化建议展开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 中职院校 电脑艺术设计 教学模式 优化建议  电脑艺术设计实质就是使用电脑设备,利用艺术设计创作软件,实现艺术作品的设计实践工作目标。就学理角度分析,电脑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