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良铮诗歌翻译艺术评析——以诗译诗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g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注重用高度浓缩的语言和优美的形式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诗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具有很重要而又不尽相同的意义。常言道“译事难,译诗更难”。因此,诗歌翻译对译者有更高的要求。英诗汉译是诗歌翻译界一个不小的领域,虽然其难度较大,但是我国翻译界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此可见诗歌是可以翻译的。众所周知,不同的文本类型对翻译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对于诗歌翻译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翻译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传达原诗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重现原诗的美学效果。我们推崇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就在于诗人译者往往对诗歌有较高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凭借自身的汉语素养和诗歌才能,诗人译者可以更容易重建一种汉译诗歌的节奏,再现原诗的美学效果。另外,相比于普通译者而言,诗人译者在语言的敏感度和节奏感方面往往能显露其诗人的悟性与表现力,容易获得读者的偏爱。查良铮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少数几个精通英汉两种语言的诗人之一。他既能写诗,也能译诗,而且在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诗歌翻译中始终坚持以诗译诗,追求译语文本和原语文本的形似和神似,即保留原诗的整体效果。因此他的译作深受国内广大学者和读者的推崇。国内对诗人穆旦(查良铮的笔名)的诗歌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出版了大量相关的论文和专著;但是对于翻译家查良铮的研究却不多,表现在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文章或者是著作专门研究查良铮的诗歌翻译艺术。尽管查良铮为数众多的译作得以出版,有的甚至多次再版,但对查良铮翻译艺术与成就的有效讨论却始终匮乏。翻译承载了查良铮后半生的极大心血,忽略其翻译成就,查良铮的形象也将会是残缺的。在对诗人‘穆旦’这一面的广泛讨论与对翻译家‘查良铮’这一面的讨论远不够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不对称’或反差现象。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主要综述目前国内对查良铮作为诗人和作为诗人翻译家的研究情况,并指出对于他的诗歌创作研究和诗歌翻译研究之间的不对称现象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三章首先通过分析诗歌的定义、特点,和英语诗歌跟汉语诗歌的异同来讨论“以诗译诗”这一翻译原则的内涵;其次,作者将进一步分析本文的理论基础——德国功能主义理论中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指出查良铮在诗歌翻译中所坚持的“以诗译诗”正符合了这一理论所倡导的观点:不同的文本类型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 第四章通过阐释查良铮的翻译思想、翻译实践和翻译成就来说明诗人译诗,以诗译诗,以此论证查良铮先生译作颇具文采之成因。同时通过分析其翻译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及现代主义作品指出查良铮在诗歌翻译中坚持的以诗译诗的原则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不谋而合。查良铮在力求忠实传达原诗意义的基础上,努力复制原诗作者的风格、韵律、音步和格律等美学特征,这都是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表达功能文本翻译的要旨所在。他的译作不仅内容忠实于原文,而且形式优美、辞藻华丽、意境优雅,保留了原诗的音乐性,集“音美、意美、形美”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本章后半部分通过分析查良铮的部分译作中所体现的诗歌翻译策略和技巧,探讨其诗歌翻译艺术的特点,指出其在翻译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诗译诗”的原则,重现了原诗的整体的审美效果,影响深远,符合了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诗歌这种特殊文本的翻译要求。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除了针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做个概括性的总结外,作者还将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指出,对于查良铮的诗歌翻译艺术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应该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对查良铮的诗歌翻译艺术进行深入探讨,这样才能不辜负他身后留下的卷帙浩繁的译著,和他在逆境中仍旧不改初衷、孜孜不倦地献身诗歌翻译事业的敬业精神。
其他文献
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极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狄更斯所处的时代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工业发达、社会物质财富丰富的同时
社会责任报告是一种用于披露企业社会责任的非财务性报告,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桥梁,它的发布已成为一种国际商业惯例。中国企业要跨国经营、取得全球发展,就需树立良好的企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风靡我国电视市场,其中《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的真人秀节目更是火爆荧屏,广受观众欢迎。真人秀节目品类繁多,若按节目空间和场景划分,可
文体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将传统的语言学理论与文学作品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文本。因而,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带动了文体学向纵深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