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针刺结合“温阳补肾”灸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通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各量表评分及血液指标的变化,分析判断针刺结合温阳补肾灸治疗VCI的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个绿色、安全、有效且能体现中医优势的治疗方法。方法本课题选取符合VCI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病例均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将其分为刺灸组和西药组,刺灸组行针刺结合温阳补肾灸治疗,西药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MMSE、MoCA、ADL量表、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以及血浆Hcy、血清CRP水平及其变化,对各项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期间注意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得出结论。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12周,刺灸组总有效率为90.00%,西药组总有效率73.33%,经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刺灸组疗效优于西药组。2.MMSE、MoCA、中医证候以及ADL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量表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MMSE、MoCA以及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升,中医证型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Hcy、血清CRP水平比较:治疗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浆Hcy、血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对两组患者血浆Hcy、血清CRP水平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评价:本课题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的安全性指标:三大常规、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温阳补肾灸以及口服盐酸多奈哌齐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但针刺结合温阳补肾灸相比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疗效更佳,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易于被广大患者接受,有利于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