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绩效评价及体系构建

被引量 : 43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实施以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为主要内容的粮食补贴政策以来,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七年的增产,农民收入也实现连续七年较快增长。这些补贴政策措施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成为我国广大农村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惠农政策之一。然而,一方面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种紧平衡状态将保持较长一段时间。而且我国人口众多,一部分粮食又用做饲料、生物能源等,因而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农民收入在不断增长,但是城乡收入的差距无论从绝对量还是从相对量来看,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而且由于受粮食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粮食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再者粮食补贴是一个长期问题,我国新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还只是初步建立,很多地方需要继续完善。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一、从经济学角度对粮食补贴进行了理论解释。从粮食产业的基础地位、粮食产业的弱质性、粮食产业的正外部性、工业反哺农业论及战略性贸易理论等对粮食补贴的实施依据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实行粮食补贴政策的现实逻辑。二、对建国以来粮食补贴政策的演变进行了梳理,了解了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发展变化的脉络。重点分析了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体系框架,包括专项生产性补贴政策、综合性收入补贴政策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三、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农户生产行为决策模型及统计软件等工具,分别对专项生产性补贴政策、综合性收入补贴政策和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了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为:一是生产性补贴政策中的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粮食单产,改善粮食品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行显著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降低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它们的政策目标;二是综合性收入补贴政策的实施能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对农民增收有一定作用,但作用相当有限;三是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执行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稳定粮食产量,托住粮食市场价格,增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基本实现了该政策目标。四、分析了发达国家——美国、欧盟、日本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的粮食补贴政策,并以各国粮食补贴政策目标为依据具体分析了各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演变脉络及相应的粮食补贴方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这些国家粮食补贴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五、分析了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目标,认为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目标需要调整为以实现农民增收为首要目标,粮食安全为次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实现农民增收为首要目标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并就提高粮食补贴政策效率提出了下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背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经常给患者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其中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最为普
情绪劳动、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问题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研究。一些学者考察了三者两两之间的关系,并有国外研究发现情绪智力与情绪劳动对工作结果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张爱玲的作品大量地使用基本颜色词,不断扩展基本颜色词群的数量,并灵活地采用了通感、移就、夸张、比喻、拈连、拟人等修辞方式,将抽象的颜色诉诸于具体的物象,实现了异乎寻
随着微博在国内的快速拓展,微小说这一新兴体裁也火爆一时。然而面对微小说的兴起,国内学界从理论和文学批评层面却较少给予关注。作为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网络文学的新成员,也
中国花鸟画在传统哲学和民族精神的影响下,具有极强的中国文化属性,它不仅有愉悦大众审美的需求,而更多的具有文化隐喻或指代的功能,是画家对宇宙对人生全面的思索。中国花鸟
本文具体考述了大盛魁商号的成立及其始与外蒙古通商的时间,进而系统的叙述从盛兴发展到萧条衰落的整个兴亡过程。从汉商初通外蒙古到被排挤,导致衰败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能
本文根据所掌握的研究资料特别是新发现的档案史料,系统地考察了郭嵩焘《使西纪程》毁版问题,较为详细地梳理了该书编印及毁版的经过,全面分析了导致毁版的原因和所产生的负
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反映一堂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党委办公室是党委机关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发挥着承上启下、协调内外、联系左右的中心枢纽作用。伊金霍洛旗党委办公室作为伊金霍洛旗党委的“司令部”,工作
绰号是名、字之外的补充,是由他人施加的,根据被命名者的外貌、品德、声望、本领等特征而命名。绰号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是绰号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宋及其以后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