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开发的目的是使课程更加符合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实际与需求,让课程发挥最大的效用,进而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学生的综合素养。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可以就地取材,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选择贴近学生的实际的素材,辅助语文国家课程进行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本文主要是从文学的视角探究昆曲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对象的可行性和开发的过程中教材的编制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本论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绪论。2.“昆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目的和价值。3.“昆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4.“昆曲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先从昆曲文化的起源、特点和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给昆曲文化的内涵定性。昆曲文化进入语文校本课程,可以起到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提供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素材,并能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文学素养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从而可见昆曲文化对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结合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现状,昆曲文化在其发源地的传承情况以及学生所具有的戏曲素养,探究出昆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基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定昆曲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并进行教材的编制。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并制定评价标准多角度多形式地对课程的开展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对课程实施需要的保障措施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