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多糖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酗酒、慢性酒精中毒一直是全球最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损害及其一系列病变,是慢性酒精中毒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西方国家十大常见死因之一和导致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酒精所致肝损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是目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医学课题。临床研究证实,酒精性肝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不可逆性病理学改变,但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所以研究探讨预防和早期治疗肝脏损伤的有效方法,对降低群体酒精性肝病发病率、指导相应药物开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有关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认为,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以及代谢过程中氧自由基形成、抗氧化物质GSH耗竭,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多种细胞因子激活是产生酒精性肝损伤和纤维化的主要机制,并提出以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为中心的“二次打击”假说。但针对酒精性肝病自由基发病机理,应用天然植物抗氧化剂干预酒精对肝脏损伤的研究目前报道较少。大蒜多糖是从大蒜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属于菊糖类的果聚糖,国内研究证实,大蒜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病毒、调解血脂、降低血糖、增强人体免疫力、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改善CCL4造成的肝损伤等作用。是非常具有开发前景的防治肝病的药物或保健食品,但目前有关大蒜多糖对动物和人体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用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损伤模型,观察大蒜多糖对小鼠慢性酒精中毒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抗氧化角度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将大蒜多糖开发成预防和早期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的药物或保健食品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将KM小鼠(共70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4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组(MC)及大蒜多糖高剂量组(GH 200mg/kg/d)、中剂量组(GM 150mg/kg/d)、低剂量组(GL 100mg/kg/d)。正常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以剂量递增法,用56°北京红星二锅头白酒0.05mL/10g.d灌胃3天后,改为0.08mL/10g.d剂量白酒灌胃5天之后改为0.10mL/10g.d剂量白酒灌胃1周,最后增至0.12mL/10g.d剂量白酒灌胃到实验结束前一天,用0.14mL/10g.d剂量白酒冲击性灌胃。每天白酒灌胃30min前,对照组和模型组用蒸馏水灌胃,其它实验组用不同剂量的大蒜多糖灌胃,连续实验8周。8周末称取小鼠体重后,拔眼球取血,离心取血清以备各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测定,同时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称重,并立即取部分肝组织,用10%的福尔马林液固定待做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剩下的肝脏组织以冰生理盐水洗净匀浆,进行肝脏组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钠-钾-ATP酶(Na+-K+-ATP)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测定。结果1、慢性酒精中毒小鼠一般状况模型组小鼠从实验第3周开始出现饮酒后流涎症状,抓耳挠腮等动作增加。第4周开始,饮酒20分钟后呈现体态呆板、行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一般经2-3小时后可恢复。6~7周时,小鼠饮酒后出现步态蹒跚,嗜睡等明显慢性酒精中毒症状,恢复时间延长,平均4~6小时。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食欲欠佳、体重增长缓慢、皮毛光泽度差。与模型组比较,大蒜多糖各干预组小鼠醉酒症状相对较轻,醒酒时间相对较短,平均2-3小时,食欲和皮毛光泽度相对模型组为佳。结果表明大蒜多糖具有改善小鼠慢性酒精中毒症状的作用。2、各实验组小鼠体重变化和肝重指数比较各实验组小鼠体重1~3周呈明显逐渐上升的趋势,第4周模型组小鼠体重开始下降,第5周体重反弹,略有增高,6周后体重明显持续降低,终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表明长期过量饮酒会影响小鼠食欲,造成营养不良。与模型组比较,大蒜多糖中、高剂量组第5周后小鼠体重开始平稳,下降不明显,终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大蒜多糖低剂量组体重虽波动较大,但与模型组比较,体重下降也不明显,结果提示大蒜多糖具有改善小鼠食欲的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重指数明显增高(P<0.05),而大蒜多糖各实验组小鼠肝重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果提示大蒜多糖对酒精性肝脏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3、各实验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和肝脏酶活性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明显增高(P<0.05),肝脏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 ADH1和ADH2活性明显增强(P<0.05),表明长期过量饮酒可对小鼠肝脏造成严重损伤;提示持续摄入乙醇可诱导肝脏ADH活性增高,乙醛生成量增加,加重肝脏损伤;证实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大蒜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血清谷丙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明显减低(P<0.05),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蒜多糖各剂量组ADH1的活性均明显降低,以中剂量组最明显;大蒜多糖高、中剂量组的ADH2的活性降低,以高剂量组明显,但低剂量组干预效果不显著。证实大蒜多糖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ATP酶活性,抑制ADH酶活性增高作用有关。4、各实验组小鼠肝脏氧化和抗氧化水平的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MDA含量明显增高,GSH含量明显减少(P<0.05),SOD和GSH-Px抗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表明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损伤与其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有关。与模型组比较,大蒜多糖中、高剂量组MDA含量明显减低(P<0.05),以中剂量组效果最好,但低剂量组降低不显著(P>0.05);各剂量组GSH含量明显增加(P<0.05), SOD和GSH-Px抗氧化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大蒜多糖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5、各实验组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比较肝脏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显示,正常组小鼠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呈单核多层状,细胞排列整齐,无变性坏死,肝窦无扩张淤血,汇管区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明显肿胀,部分区域出现气球样变;肝小叶界限模糊,肝细胞呈现小泡性脂肪变性,偶见大泡性脂肪变性,汇管区有炎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坏死灶明显增多,但肝窦周围未见纤维化样改变,表明持续8周酒精灌胃,已造成小鼠肝脏损伤,病理改变处于脂肪和炎症病变阶段。证实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大蒜多糖各干预组肝细胞肿胀减轻,少数肝细胞轻度水肿,偶见小灶状肝细胞脂变,肝小叶及汇管区未见炎细胞浸润,病变明显改善,以大蒜多糖中、高剂量组改善明显,证实大蒜多糖具有逆转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炎症和修复肝脏细胞的作用。结论长期持续过量饮酒可导致小鼠慢性酒精中毒并对肝脏产生严重损伤;大蒜多糖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机理与其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肝脏乙醇脱氢酶活性增高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会议
目的:客观规范地评价以运脾化湿为主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湿热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通过示范研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临床治疗方案,形成简验便廉、易
类固醇生成急性调控蛋白(steroidogenic acute regulatory protein,StAR)基因突变是引起先天性类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lipoid adrenal hyperplasia,CLAH)的原因。C
对离心式循环氢压缩机开机过程中干气密封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是循环氢带液,且机组提速过快则是干气密封失效的直接原因。循环氢带液不一定会损坏干气密封,机组低速运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