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1)。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和谋篇机制,体现语篇表层的语言结构关系,表现句子之间在语言形式上的粘连性。从形式上看,衔接主要通过语法和词汇衔接共同促成。Halliday和Hasan等都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语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Halliday和Hasan (1976)归纳了五种主要的衔接手段:指称( 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 substitution)、连接( 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 lexicon cohesion)。前四类为语法衔接手段,后一种是词汇衔接方式。本文以《围城》汉英对照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为语料,采用随机抽样的实证方法,讨论这五种衔接手段在汉、英语中表现的异同。为使译文连贯、通顺和流畅,译者要考虑到目的语和源语在造就语篇连贯时所使用的不同的衔接手段,在翻译时注意选择和调整,在译文中选择贴切手段再现原文的衔接关系。衔接手段的运用是为了实现语篇语义的连贯,通过对英汉衔接手段的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两种语言的成篇方式和衔接特点,从而在翻译中根据英汉语言的形式要求,自然贴切地转换衔接手段,为译语读者提供衔接合理、语义连贯的译文。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前言简述本文写作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衔接相关理论综述,以M. A. K. Halliday衔接理论发展为主线,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的研究成果作一总结。第三章是定量分析,对从《围城》汉英对照本随机抽取的14页139个汉语句子及其译文205个英语句子的衔接手段归类。第四章是研究结果和讨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四个方面讨论并验证前人研究成果的可归纳性: (1)指称:指称衔接关系与语言的语法系统联系密切,因此指称衔接手段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运用。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重语篇的内在逻辑关系,指称衔接手段常常呈隐性状态,表现为零式指称。英语是语法型语言,注重用表层语言形式传达句子的语义内容。翻译时,应理清原语语篇的指称关系,并根据汉、英不同的指称衔接特点,在译文中合理构建衔接框架,重现原文的指称关系。指称代词含有一定的时空概念,一般来说,“这”指示的时空距离近,“那”指示的时空距离远。汉语语篇重心理距离,常用近指代词“这个”、“这里”表示远指;英语语篇重客观实际距离,所以汉译英时,需要将汉语的近指代词转换为英语的远指代词。(2)省略与替代:为了简约达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