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寺庙发展历程、寺庙园林植物造景资料以及对北京地区13座寺庙园林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标准对北京市寺庙进行了分类划分,进而对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理念和造景手法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北京地区四座寺庙园林目前园林植物的布局、造景、植物配置和意境进行探讨,期望对我国寺庙园林的植物造景有所借鉴,最后对现代寺庙园林造景提出了一些建议,这对于整个寺庙园林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建设都具有双重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果:(1)对北京地区寺庙园林的发展历程、分类、植物景观营造的特点的调查分析中可以总结出:北京市寺庙园林的主要常用植物共有155种,其中在寺庙主要灌木植物中丁香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在乔木的应用中国槐的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为100%,其次是松柏等常绿乔木。在对花色分析中总结出各寺庙内均有开花植物,按照花期来分:其中春夏季寺庙开花植物种类较多,秋季开花寺庙植物较少,冬季寺庙开花植物种类为0种。并且根据对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叶色的差异调查统计,可将叶色分为深绿、浅绿和灰绿,秋色叶主要是黄色类和红色类两种,其中深绿色类植物主要有圆柏、油松、侧柏,浅绿色植物在各个寺庙中主要体现在春夏两季,主要树种有玉兰、丁香,秋色叶树种多为国槐和七叶树、五角枫以及地被植物五叶地锦。(2)在对寺庭园林植物景观现状进行群落性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寺庙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是通过植物与“情境”的结合来表现的;对植物景观横向空间的营造的分析,总结出北京地区主要的空间营造手法包括植物与建筑、水体、园路等方面的结合;对北京地区寺庙植物主要配置形式进行分析,其主要的配置形式表现为孤植、对植、绿篱及群植或片植等方式。(3)选取北京市雍和宫、大觉寺、法源寺、潭柘寺四座佛教寺庙造景进行案例深入分析:雍和宫植物配植单调,共有16种常用植物,乔木和灌木草本种类的比例为3:1,常绿乔木有油松、雪松,白皮松三种,观花植物仅石榴、玉簪两种;大觉寺植物种类丰富,古树名木,乔灌木种类共35种,又包括槲栎、蒙桑等山林树种,丛寺庭乔木数量分析中发现树木生长态势良好;法源寺寺庭植物种类丰富,乔灌木共有22种,观花植物种类为12种,常在寺院转角处种栽植盆栽小景,充分体现出庭院寺庙的注重人居的植物造景特色;潭柘寺作为山林寺庙,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上为四个寺庙之首,乔灌木种类共43种,寺庭优势树种为油松。(4)发现了寺庙园林植物配置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人为损坏、人工化痕迹严重,缺乏层次感等。提出了北京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及现代园林可以借鉴的方法,诸如抓住植物景观时间性和季相性;营造赋予变化的植物空间实体;选用特定的具有丰富寓意的植物种类;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利用植物组成各种园林空间满足不同的需求。期望这些研究结果对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