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的审美特征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min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味人间》是由陈晓卿执导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该片从多个角度探索和解读了美食背后的历史文化,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呈现出了世界各国美食文化的交融与汇通。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来,我国的美食类纪录片一直热度不减,这些作品通过对美食及其背后文化的讲述,唤起了人们对家乡风味的思念,因此博得了大众的广泛喜爱与追捧。《舌尖》的成功并没有让陈晓卿导演停下脚步,他很快便推出了自己的下一部作品——《风味人间》。与《舌尖》不同,《风味人间》在讲述国内美食文化故事的同时将视角拓展到了国外,利用全球美食间的共性串联整个纪录片,让东西方饮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碰撞与交流。相比《舌尖》来讲,《风味人间》的内容主题更为具体、明确,虽然该片在形式上做出了很多改变,但不变的是美食背后所体现的人文之情。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可以传达出人类愉快的心理体验,让人们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形成一定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态度,最终做出相关的审美判断。本文以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提出的三个审美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作为理论支点,通过审美经验中的审美心理四要素“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来对《风味人间》视听、叙事、人文层面的审美特征进行研究。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研究创新点。正文主体部分,首先对《风味人间》进行了概述,通过分析该纪录片的背景、特征来进一步理解该片的具体内容与文化内核,以便更好地研究其审美特征;第二章基于“悦耳悦目”理论,从画面、声音、镜头三部分入手,分析《风味人间》的审美感知、审美表达与审美想象等特征,阐述了该片的视听呈现之美;第三章基于“悦心悦意”理论,从结构的戏剧美、视角的平等美与节奏的韵律美三个板块出发,研究了《风味人间》叙事层面的审美情感特征,阐述了该片的叙事之美和故事之情;第四章基于“悦志悦神”理论,从人文角度分析了《风味人间》的审美理解特征,从文化、情感两方面入手,揭示了美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之情;第五章从审美超越阶段的角度出发,分析《风味人间》的审美价值与发展,在阐述其独特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对《风味人间》及美食类纪录片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美是联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桥梁,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哲学的、纯粹的意象世界。本文利用美学相关理论剖析《风味人间》所呈现出的食物之美以及人文之美,通过对《风味人间》的研究,笔者希望对该纪录片的审美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与解释,同时对《风味人间》的创作进行相应思考,为当下美食类纪录片的艺术性追求带来一定的启示,同时为该类纪录片的发展作出一些探索。
其他文献
维生素B是人体必须吸收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对维持机体正常生理代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性质非常活泼,在碱性条件下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在热、光照环境下极其不稳定,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以其面向生活,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在实践中养成良好道德情感等特点,更深层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向
基层、基础、基本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如何加强"三基"建设,成为企业决策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加强企业的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和基本功训练的"三
目的: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我科201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7例单纯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进行护理干预。结果:167例单纯下肢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小学时期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低年级的阅
高素质人才是知识经济的主要依托,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条件。分析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以经济社会发
启动子在基因的表达调控上具有重要功能,本课题组已经克隆了SsDHN基因并获得了上游启动子序列,根据预测的顺式作用元件构建了启动子不同元件缺失片段的表达载体。本研究以SsDHN启动子部分元件缺失片段为研究对象,将其瞬时转化到盐地碱蓬中及稳定遗传转化到拟南芥中,使用盐以及相应的激素进行喷施处理转化的植株,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验证SsDHN启动子的功能。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
为了发挥高考招生对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开展,活跃高校的文化艺术氛围,重庆市自2008年开始招收综合创新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三种类型的特长生,从几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