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高产优质中筋春小麦新春6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免耕与传统耕作对春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小麦留茬免耕高于小麦不留茬免耕高于玉米留茬免耕高于传统耕作。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最大持水量不同,免耕土壤最大持水量较传统耕作要高。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容重有一定影响。到成熟期,小麦留茬免耕处理、小麦不留茬免耕处理、玉米留茬免耕处理分别比传统耕作的低5.0%、5.5%、6.7%。免耕处理的固氮菌数量在生育中后期高于传统耕作处理的,到成熟期,0-10cm土层小麦留茬免耕处理的固氮菌数量比传统耕作处理的高87.2%;对于10-20cm土层而言,小麦茬免耕处理的土壤嫌气性纤维素菌数量和好气性纤维素菌数量在生育中后期明显高于传统耕作处理的。小麦旗叶中硝酸还原酶活性(NRase)随籽粒的形成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差异,小麦留茬免耕的NRase高于小麦不留茬免耕的高于玉米留茬免耕的高于传统耕作的。不同处理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大,到花后14d左右叶绿素含量达到顶峰,以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小麦留茬免耕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小麦不留茬免耕的高于玉米留茬免耕的高于传统耕作的。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在花后7d左右达到峰值,免耕处理各时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高出传统耕作35.9%,最高达到102.97%。小麦留茬免耕的叶面积指数高于小麦不留茬免耕的高于玉米留茬免耕的高于传统耕作的。籽粒灌浆规律均符合Logistic自然生长曲线。各方程的决定系数R~2都在0.9981以上,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快增期,小麦留茬免耕处理灌浆速率比传统耕作的高7.7% ,小麦不留茬免耕处理比传统耕作的高7.4%。不同耕作处理下小麦的产量有所不同。除玉米茬地和传统耕作之间小麦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它各处理间的小麦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留茬免耕、小麦不留茬免耕、玉米留茬免耕分别比传统耕作高出44.89%、33.40%和14.58%,增产分别为2412kg/hm~2、1485kg/ hm~2和505.5kg/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