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读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liu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活动所涉及的主客体分别是:原作者、源语文本、译者、译语文本和译文读者。从过程上看,整个翻译过程可粗略分为两个阶段:译者对原文的理解阶段;读者对译文的理解阶段。不过,两阶段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译文建立的。译文读者正是通过译文这座桥梁去了解、欣赏原作的。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翻译第一阶段中的主客体,他们关注原作者、原文、译者和译文,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关系,而忽略了翻译的第二阶段中的主体读者对翻译活动所具有的能动性。 而接受美学正是以读者为中心来研究文本的接受效果。本论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依据系统分析了译文读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译文读者作为一个不可缺少、与译者密切相关的主体,他们在文化传统、语言审美、意识形态等方面与原文读者的差异往往对译者的翻译活动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译者现时的翻译实践活动中,而且也体现在其历时地对原文的选择和对译文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同时,不同类型的读者由于期待视野、接受能力等的不同也会对译者的翻译策略造成影响。 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对前人做过的对翻译中译文读者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第二章介绍了接受美学理论的主要思想。接受美学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它对读者接受的深刻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作为接受主体的译文读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将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并用之分析文学翻译中的译文读者及其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第四章结合中外翻译实践详细论证译文读者对译者翻译实践所产生的影响。第五章分析了译文读者与复译之间的关系,认为复译现象是译文读者能动性的体现。译文读者与翻译的互动推动了译文质量的提高。第六章分析了译文读者在翻译批评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译文读者应该在翻译批评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第七章为结论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论文的缺陷和不足。
其他文献
以气质理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气质理论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以绩效管理课程为例,比较分析各自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差异化教学方法的两个班级学习效果,从而
引言临床上由于年龄老化、疾病以及严重创伤等原因而导致的骨折发病率较高。用来治疗骨折的传统内固定材料为金属材料,其力学强度虽然很大,但是研究表明,由于其存在应力遮挡作用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如果以此作为民生新闻正式亮相的标志的话,民生新闻已经走过了5个春秋。在这5年里,民生新闻经历了崛起、繁荣、混
力量素质是短跨、跳跃项目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素质。把力量训练的效果有效转化到专项能力中去,是提高短跑成绩的有效途径。以最优化训练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
本文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招生、培养对象、区域经济等多方面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因素分析入手,结合专业建设实践和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
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为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传统意义上的恐怖活动模式被现代恐怖主义所取代,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
契丹从一个部落联盟发展到一个拥有二百多年政权的地方民族政权,契丹族政权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史上的第二次“北朝”。契丹在建立自己政权的过程中,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承接和边
理想信念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振兴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可以定义为:党的基
背景与目的:急性肺损伤(ALI)是由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因素引起的以炎症反应和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危重症,病情凶
数字化时代,职业高等教育面临社会变革的严峻挑战,信息获取能力正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今天的高职学生是未来信息化社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并赋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