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载冲击地压机理分析与防治实践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tianshi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载荷的来源和加载形式,可将冲击地压分为静载冲击地压和动载冲击地压。动载冲击地压是在动、静载荷叠加作用下发生的突然失稳现象。现有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主要从煤自身性质或煤岩体结构特性角度展开,而对煤及煤岩体结构特性受动静载荷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根据动载冲击地压的发生特点,首次提出并设计了改进的霍普金森杆实验,并与分形断裂力学、波动力学、突变理论和混沌理论相结合,分析了动静载荷下煤及煤岩体结构的破坏特性、机制以及应力波传播规律,探讨了煤及煤岩体结构特性在动静加载下发生显著改变而导致动载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建立了动载冲击地压的分源防治体系,并在古山煤矿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验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进行了煤的改进霍普金森杆实验,并基于分形断裂力学,探讨了动静加载下煤的破坏特性及冲击倾向性。分析认为,在动静加载下煤的冲击倾向性比静载下的更强,且煤中的裂隙数目和静载大小对动载的作用效果具有显著影响。(2)通过分析动载冲击地压的发生特点,并结合量纲分析方法,获得了动载冲击地压的9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煤岩组合试样的改进霍普金森杆实验,分析了动载加载下组合煤岩样的破坏特性,进而探讨了煤岩体结构特性对动静载荷的破坏效果的影响。(3)将突变理论和时效损伤本构模型相结合,推导了动静加载下煤岩组合模型的失稳判据、突跳位移以及释放总能量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岩体结构特性对动载冲击地压的发生条件、顶板下沉量和冲击强度的影响。通过建立组合煤岩体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动载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的混沌机制。(4)将煤岩组合试样的改进霍普金森杆实验与波动力学相结合,探讨了动静加载下组合煤岩样中应力波的传播机制和能量耗散规律,分析了动静载下煤岩体破坏对动载的传播和耗散的影响。分析表明,当动、静载荷均较大时,才会有较多的动载参与到煤岩体结构的破坏失稳,否则动载将以反射或透射为主;并且随着动载能量的增大参与破坏的动载比重逐渐增大。动静载下煤岩体结构失稳可分为动载主导型和动载诱发型。(5)在总结上述理论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动载冲击地压的扰动失稳机理。并依据扰动失稳机理,初步建立了动载冲击地压的分源防治体系。通过对古山煤矿东069-2工作面动态防治实践可知,动载冲击分源防治体系有效的促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其他文献
人体的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由口腔、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和皮肤五大部分组成。其中,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最重要,也是最大最复杂。近年来,人类对于肠道微生态的认识,
会议
目的:探讨和比较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和腹膜透析治疗对生活质量状况的影响,通过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这两种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显现,随着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民众参与司法审判的意识也愈发强烈。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
<正>全球掀起翻转教育风潮开启了两岸教育界的视频制作蓝海市场,但在进入教育蓝海之前,大家首先面对的是翻转教室、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众多看似相同的教育名词,到底这些
目的 通过分析面部老年化的解剖学特征 ,在除皱术中应用多切口充分矫正面部老年化所带来的解剖学的改变 ,以达到年轻化效果。方法 行除皱术同时应用下睑缘切口、颏下切口或
在人类所有艺术门类中,声乐艺术是以“人声”这种特殊的方式直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声乐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同时,声乐演唱风格也因多种
研究了丙烯酸盐喷膜防水材料防水性能的发挥与其在地下结构中的施作部位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将其施作在迎水面时才能使其防水效能得到理想的发挥。
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需要长期研究的重点。“三个自信”中,道路自信至关重要,本文着力对“道路自信”问题做相
<正>"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
文化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意象的翻译是诗歌翻译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文中以古诗英译涉及到的几个文化意象为例,探讨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即文化意象的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