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湿热汤对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胃功能影响的疗效观察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eb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比较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清化湿热汤治疗前后症状及血清胃功能的改善情况,以明确清化湿热汤治疗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清化湿热汤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肝胆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并确诊为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按纳入标准选取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观察组给予清化湿热汤中药汤剂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证候积分、主要症状、血清胃功能改善情况等,及安全性评价。设计病例观察表,建立数据资料表,应用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录入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Hp感染情况及病理分级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对血清胃功能PGI、PGR、G-17及抑郁症状的改善,组内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以上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PGI的改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3.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化湿热汤在改善湿热中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血清胃功能和临床症状方面优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其他文献
目的三叉神经鞘瘤是颅内第二常见的神经鞘瘤,目前对肿瘤的完整切除及手术预后的控制仍是治疗它的难题。通过本研究可以在肿瘤的分型、手术入路及预后等方面更好地认识三叉神经鞘瘤。方法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至2020年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及附属心脑血管病医院的18例诊断为三叉神经鞘瘤的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性分析。我们按照肿瘤的起源将其分为神经节型(M型)、周围型(V型)、神经根型(P型)三大类。对他们的临
目的对吴忠市扁担沟镇辖区内21个自然村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该地区高血压的控制率,探讨并分析血压未控制的原因,以期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收集截止2019年12月1日前吴忠市扁担沟镇农村地区确诊为高血压病的1682例患者,经过12个月规范化管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并探讨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率的相关因素及其与SF-12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
目的研究使用一种辅助通道工具,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并同时和传统开放手术方法对比其优缺点。方法通过收集与筛选病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外科2015-2019年符合条件的50名患者,其中通过辅助通道方法接受手术的有21名,传统开放全椎板切除肿瘤切除方法有29名,两组病人一共纳入胸椎24例,腰椎26例。通道组使用管状牵开器辅助系统和手术显微镜,开放组使用传统
目的探讨自噬在高糖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本实验体外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 End.3),分为正常培养基对照组(简称Control)、正常培养基氧糖剥夺/复氧组(简称NG)、高糖培养基氧糖剥夺/复氧组(简称HG)、高糖培养基氧糖剥夺/复氧加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组(简称HG+3-MA)及高糖培养基氧糖剥夺/复氧加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组(简称HG+RAPA)。其中NG组正常培
第1章医用钛表面微/纳米结构的构建目的采用水热法,在Ti表面构建不同的微/纳米形貌,以研究不同微/纳米形貌对细胞行为的调控。方法混酸预处理钛片,采用水热法在Ti表面构建Mg-Al-LDH薄膜。通过调整反应液Mg(NO3)2、Al(NO3)3和尿素的浓度,在钛表面构建出不同的微/纳米形貌。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样品形貌,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薄膜的物相组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样品
目的系统整理、搜集古今医籍中与督脉经穴相关的文献记载,梳理出自战国秦汉时期至今的督脉经穴数目变化过程并总结其规律,深入分析督脉经穴归经的相关条文,为进一步规范督脉经穴数目及其具体穴位提供文献依据,也为将来深入研究督脉经穴的分布打下基础。方法古代文献以(第五版)《中华医典》收录的1156篇古籍为主要数据库,借助超星数据图书馆、中医古籍、中医资源网等检索工具以辅助,以“督脉”及其经穴名称为关键词进行检
目的观察毫火针排刺项背部经筋联合上肢常规配穴对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收集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104例患者,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除后,随机为两组,治疗组(毫火针排刺项背部经筋组),对照组(普通针排刺项背部经筋组),每组各52例。治疗组仅用毫火针排刺项背部经筋(主要选取肩峰连线与两乳突连线之间项背部经筋分布区域为施术范围)联合上肢手三里、外关、曲池、合谷等穴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CYP3A4、CYP3A5、CYP2E1基因多态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稳态血药浓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基因多态性与丁苯酞治疗AIS患者临床有效性的关联性。方法1.HPLC-Orbitrap法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丁苯酞稳态血药浓度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HPLC-Orbitra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丁苯酞进行定量检测,血浆样品预处理采用蛋白沉淀法;色谱
目的观察内热针疗法和口服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就诊于银川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中心符合特发性耳鸣纳入标准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每日3次,每次口服80mg,连续口服2周。治疗组给予内热针治疗,每5天1次,共治疗3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4周后填写耳鸣评价量表(TEQ)、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耳鸣响度视觉模拟
第一部分 中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特征目的通过对中国1980-2019年不同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与PFGE型别特征分析,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来源标本分离到的6847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血清型别、生化表型、毒力基因分布研究,对致病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型别聚类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分离到的6847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