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计算机技术、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新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视觉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感知与测量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然而涉及到远距离大尺度空间的视觉测量相关的任务时,现有的主流视觉技术方案较难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本课题面向诸如航行器位姿动态视觉测量与大尺度空间运动目标视觉跟踪测量等要求定量分析的应用场景,从几何的角度研究保障测量结果精度的部分基础性关键技术。针对高空间分辨率和大尺度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新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视觉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感知与测量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然而涉及到远距离大尺度空间的视觉测量相关的任务时,现有的主流视觉技术方案较难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本课题面向诸如航行器位姿动态视觉测量与大尺度空间运动目标视觉跟踪测量等要求定量分析的应用场景,从几何的角度研究保障测量结果精度的部分基础性关键技术。针对高空间分辨率和大尺度测量空间的需求,提出了基于二维动云台(PT云台)结合长焦距相机的视觉跟踪测量系统。这套系统工作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方面的技术问题分别是:长焦距相机成像模型及校准、云台相机轴系偏差校准、运动目标实时视觉跟踪与云台运动控制。本文针对前两个问题展开研究工作,着重解决相机几何成像与参数化运动对空间重建结果精度的影响。在深入调研多种投影模型后,提出了适用于长焦距相机的仿射类投影模型,如弱透视(weak perspective projection)投影模型,正交投影(orthogonal projection)模型,类透视(paraperspective projection)投影模型,并针对后两种投影模型对成像过程进行了基于像素坐标的参数化转换和完整的数学推导。结合D.C.Brown提出的物理式相机畸变校正参数模型,借鉴主流相机标定过程中“两步法”思路,深入研究长焦距相机标定的算法。提出了基于合作目标和其三维数据先验的线性近似的直接标定方法并开展了现场实验。在获得初步近似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待优化参量设计相对应的光束法平差(Bundle Adjustment,BA)过程。针对基于动云台的旋扫式大尺度跟踪测量系统,对云台相机系统进行偏差建模与分析,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旋转视觉系统(Rotational Vision System,RVS)的安装或装配误差的轴系参数化方式及与相机的动态外定向(Exterior Orientation,EO)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以基于图像的测量方式设计了简明的系统轴系偏差标定算法,并启发式地提出了更一般的无角度测量旋转平台的参数拟合方法。开展双目相机标定实验获取参考的相机外参进行二维云台(Pan and Tilt,PT)视觉系统的轴系偏差标定,发现在此结构系统中构造矩阵的病态特征。在改进的单目相机标定方法中,利用相机标定结果和透视n点(Perspective-n-Points,PnP)算法获取的外部参数参考结果,构建最小化图像像素偏差或光心点空间坐标误差平方和的代价函数,求解附带参数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本文进行了实验室环境下的云台视觉系统轴系偏差标定实验,得到了图像像素坐标平均重投影误差在相机标定结果的基础上±0.1pixels左右的结果。并基于该偏差模型,代入云台转角数据进行相机的动态外部定向重建,得到与参考的相机标定外参估计误差可比较的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偏差模型与标定方法的精确性和高效性,及其应用于基于云台的旋扫式大尺度空间视觉跟踪测量系统上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医学超声成像由于其无痛苦、无创伤和无辐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人体组织检查。在医学超声成像方式中,传统聚焦成像由于只采用了发射定点聚焦,使获得的图像只在焦点附近处有较好的分辨率。合成孔径成像能实现统一较好的分辨率,但由于发射功率低,对于高衰减高噪声的成像区域,成像结果有着很低的信噪比。平面波成像采用所有阵元并行发射的方式提高了发射功率,且实现了极高的成像帧率,但平面波成像没有采用发射聚焦,因此图像的
超声成像设备是现代医疗影像学检查设备中最常见的设备之一,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实时成像等特点,超声成像检查被广泛的应用到疾病的检查与诊断中。随着现代医学的应用和发展,不同的临床领域对超声成像设备的数量需求与性能要求都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在不断地探索超声成像技术,改善超声成像质量,进而提高超声成像设备的整体性能。同时,随着超声成像设备投入临床使用后,对设备定期做质量控制与评
对电子邮件文本进行过滤与分析能够有效的协助人们了解过去发生的重要事件信息与人员交互行为,电子邮件数据集中丰富的文本、图像和附件信息也具备巨大的挖掘潜力。现有的大多数电子邮件可视化研究主要是通过展示邮件主题与时间关系、邮件可视化元素设计或者是可视化邮件社交网络来进行相关分析。其中对于邮件数据集的主题筛选与聚类方法较为简单,同时对于邮件事件序列信息的提取效果也不够显著,大量分析价值较低的邮件也会给人们
为了提高网络性能、保障数据安全,通常需要以服务功能链的形式对服务请求进行严格的规划和有序的执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的出现,使得网络服务与硬件设备脱钩,实现了服务功能链的动态部署。NFV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网络服务供应商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NFV在提高网络管理灵活性的同时,也降低了网络资本成本(CAPEX)和运营成本(OPEX)。实现NFV技术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编排和部署虚拟网络功能
单像素成像(Single-pixel imaging,SPI)是利用一种通过光电探测器来检测一组由目标场景调制的结构化照明图案的反射总光强度来重构目标场景的一种计算成像技术,为可见光波段成像、高光谱成像和太赫兹成像提供了一种成本低、高信噪比的选择。然而,耗时的成像步骤阻碍了单像素成像技术的发展。重构图像的像素分辨率越大,所需要的照明图案数量就越多。使用同样的投影装置,需要越多的照明图案投射到目标物
混凝土材料因其具有抗压强度高、可塑性好等优点,成为了土木工程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研究混凝土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对于土木工程领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视觉分析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有高效的适应性和经济性,在混凝土材料或结构分析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在微米、毫米和厘米三种尺度上,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识别混凝土材料中的细观组分,分析钢筋混凝
深度学习的巨大成功激发了深度学习在众多应用程序领域中的应用。为了获得更高的性能和能效,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在定制的深度学习加速器(Deep Learning Accelerator,DLA)上实现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但模型执行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底层的加速器。同时,用不断缩小的半导体技术制造的DLA与以前相比,更容易遭受制造缺陷
随着复杂曲面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含有复杂曲面零部件的质量检验成为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近年来,对零部件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检测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如何对含有复杂曲面的零部件进行高效且高精度的自动化检测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实现了一种复杂曲面的快速交互拾取算法,并研究基于CAD模型的测量特征分类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实现了一种复
O型密封圈作为汽车发动机上最常用的密封器件,在发动机的气密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O型密封圈不仅密封性能好、安装使用方便,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其质量好坏也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因此,如何保障O型密封圈的出厂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目前有上千家O型密封圈生产厂家,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生产厂家在对O型密封圈的质量检测还停留在人工检测上。当面临大规模的检测需求时,不仅耗时耗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