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多年冻土模拟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者0℃以下至少连续存在两年的岩土层。多年冻土对地气交换、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文过程、生态系统、碳循环、人类的生活环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过去大量研究多集中在连续多年冻土区,而对于下界处的多年冻土鲜有报道。为了研究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的特征,课题组建立了多年冻土监测网络对多年冻土进行观测研究。通过收集研究区高分辨率气候资料、土壤属性资料,利用一维和二维数值模型,明晰研究区多年冻土退化特征,揭示下界处多年冻土退化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表冻融变化特征;多年冻土分布特征;下界多年冻土热状态及环境控制因素;下界多年冻土退化模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根据观测值评估TRIMS LST数据集,发现该数据集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用以表征研究区地表冻融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2000~2021年多年平均地表温度为2.52℃,平均升温速率为0.26℃decade-1(p<0.05),海拔温度梯度为10℃km-1。地表土壤冻结开始时间推迟了约3天,冻结结束时间约提前了5天,冻结持续时间减少8天,冻结天数缩短了9天。2000~2021年间,地表融化指数年际变化出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约为2.09±0.96℃·d yr-1。地表冻结指数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变化趋势为-5.32±2.41℃·d yr-1。一维热传导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研究区冻土的热状态及多年冻土变化特征。2001~2021年,研究区多年冻土平均面积为15747 km~2(不包括冰川面积),多年冻土面积显著减少(592 km~2),减少速率为28.2 km~2 yr-1。多年冻土面积变化的主要区域出现在多年冻土海拔下界处。活动层厚度的平均值为1.28 m,多年冻土下限深度为22.4 m,平均多年冻土厚度为21.1 m。不稳定型多年冻土主要发生在多年冻土下界附近。随着气候持续变暖,不稳定型的多年冻土在未来面临完全退化的高风险。基于长时间序列的观测数据,表明下界处多年冻土(2014~2021年)MAGT都在升高,多年冻土呈现退化趋势。在SFGT钻孔平均升温速率约为0.01℃yr-1。下界的多年冻土从三个方向融化:从多年冻土上限向下、冻土下限向上和侧面,平均退化速率分别为0.16、0.23、4.14m yr-1。侧向退化的速率分别是前两者的26和18倍,由此发现侧向退化是下界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方式。在区域气候变化的总体背景下,现场特定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含水量和土壤条件,对多年冻土融化和消失起着关键作用。考虑垂直和侧向传热的二维模型可以有效刻画下界处多年冻土周围的热状态及多年冻土时空变化特征。二维模拟结果显示:历史时期(1960~2014年)活动层向下平均退化速度为0.06 m yr-1,多年冻土下限向上平均退化速率为0.25m yr-1。中间区域多年冻土完全退化后,侧向平均退化速率约为1.8 m yr-1。未来升温情景下,地表温度变暖差异,不会导致多年冻土退化速率的显著差异。多年冻土下界周围的多年冻土热状态主要由未冻结区域的侧向热流控制;侧向的退化速率比垂直方向的退化速率大了一个数量级。当前的一维模拟明显低估了下界区域的多年冻土退化速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未来的冻土模拟和模型开发将需要考虑侧向热流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精细化的土壤参数和高分辨率强迫数据,揭示了近20年间黑河上游祁连山区的冻土时空变化特征。从观测和模拟角度量化多年冻土侧向退化速率,揭示多年冻土下界冻土退化机制,识别了冻土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这些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其他相关研究(例如地下冰含量、生态水文过程、碳循环)提供了基础信息。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miRNAs因其高稳定性和进化保守性,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运动训练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措施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研究方向,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文研究目的:1.探索miRNAs及其下游基因在NP中的作用;2.检测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细胞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单元,细胞与细胞外生物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细胞进行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缺少的环节。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粘附分子形成的可随机断开/闭合的分子键群簇构成。这时,分子的扩散和随机化学反应等分子水平事件与系统的整体变形耦合。因此,定量探究系统的力学性质,如弹性、蠕变、松弛等,对粘附分子的分子水平事件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分子扩散和介质粘性对系统寿命和强度的影响
研究目的膈肌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重要的肺外病理表现,与COPD呼吸系统症状特别是呼吸困难密切相关。香烟烟雾暴露作为COPD膈肌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对肺外组织有直接的损害作用。运动作为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调控炎症是改善COPD膈肌功能障碍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COPD膈肌活动度、呼吸肌肌力,降低系统性炎
虽然基于SiC的图腾柱无桥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性能优,但仍存在固有的过零点电流尖峰的问题。为抑制过零点电流尖峰,在深入分析图腾柱无桥PFC电路过零点电流尖峰基础上,提出在过零点附近过渡区间插入基于数字控制的新电流尖峰抑制电路。新控制策略包含在过零点前插入实现快切换桥臂开关管软启动的控制,和过零点后采用增强PI控制器的控制。为实现平滑软启动,进一步提出基于实时电流闭环PI反馈的软启动策略。新控
气候变化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推动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准确评估和响应分析是区域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作为20个全国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银川市城市空间扩展明显,人地矛盾突出,使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对银川市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当地城市的生态安全变化,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本文选取银川市作为研究对象
体育赞助在当今体育市场开发中担当重要角色。作为体育赞助的主要参与者和最终实现者,赞助商能够与体育组织互惠互利进而实现双赢。因此从赞助商视角研究体育赞助的相关运作规律,成为体育市场开发的关键环节。增加产品销量作为企业开展体育赞助活动的重要经济目标而备受关注。现实中消费者对赞助产品的购买行为相对复杂,这给企业预测销量带来一定困难。然而消费者购买意向能够有效预测产品的未来销量,而且还能帮助营销经理预测未
研究目的: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的跑步损伤之一。大多数的研究认为垂直地面反作用力(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v GRF)反复的过载/冲击和足部肌肉力量不足是造成足底筋膜炎的重要原因。目前有研究针对处于损伤风险或受伤的跑者进行后跟着地跑转化成前掌着地跑的跑姿再训练以减少与v GRF相关的跑步损伤。那么从后跟着地跑转化为前掌着地跑是否能减少足底筋膜炎的损伤风险?此外,有
任何艺术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因此普遍受到其所处时代民俗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明清话本小说,因为其具有鲜明的市民文学色彩,内容多关注城市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所以小说文本中的民俗因素也相应更加丰富,民俗已成为了小说艺术体系非常重要的构成因子。对明末清初话本小说的民俗性研究,就重在探讨民俗与小说艺术体系之间共生互动的内在关系。论文除绪论外共分六章。第一章为民俗与明末清初话本小说概况。明末清初在中国古代小说
生物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运用理论指导生产实践更是生态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下的畜牧业快速发展,现存天然草地生产力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严峻。众多研究表明,人工草地建设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缓解天然草地放牧压力、恢复退化草地的重要手段。人工草地生产力水平高于天然草地数倍,然而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人工草地研究显示,由于寒、旱气候因素制约,该区域人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