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胞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单元,细胞与细胞外生物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细胞进行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缺少的环节。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粘附分子形成的可随机断开/闭合的分子键群簇构成。这时,分子的扩散和随机化学反应等分子水平事件与系统的整体变形耦合。因此,定量探究系统的力学性质,如弹性、蠕变、松弛等,对粘附分子的分子水平事件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分子扩散和介质粘性对系统寿命和强度的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作为生命体的基本单元,细胞与细胞外生物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细胞进行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缺少的环节。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粘附分子形成的可随机断开/闭合的分子键群簇构成。这时,分子的扩散和随机化学反应等分子水平事件与系统的整体变形耦合。因此,定量探究系统的力学性质,如弹性、蠕变、松弛等,对粘附分子的分子水平事件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分子扩散和介质粘性对系统寿命和强度的影响,以及细胞的“负趋硬性”、通过骨架重组调节自身刚度匹配不同硬度的基底、“逆锁到滑移”转换等实验的理论解释。具体来说,我们假设分子的扩散和分子与结合位点之间的随机化学反应等分子水平的行为为马尔可夫过程,介质的变形则受连续介质力学控制。在分子键随机化学反应过程中,基于考虑整个系统的变形能和分子与结合位点的结合能对分子随机热运动的影响,我们给出了分子热运动的一维能量景貌(energy landscape)。基于这一能量景貌我们给出了通过考虑分子键重新结合对断裂过程的影响和分子键重新断裂对结合过程的影响的分子键反应速率。同时,基于这一能量景貌和统计热力学,我们给出了系统的自由能和强度的表达式。本文取得的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本文首先考虑了粘弹性介质经由可扩散和可反应的分子形成的受体-配体分子键群簇介导的粘附模型。在该模型中,我们假设分子的扩散和分子键的随机化学反应是马尔可夫随机过程,粘弹性固体的变形则由连续介质力学给出。我们给出了描述分子扩散和分子与结合位点随机反应的主方程,通过对新理论模型进行退化和利用蒙特卡洛仿真的手段对新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该模型得到的结果表明,系统的寿命和强度实际上是由分子扩散、介质变形和受体-配体分子键断开/闭合跃迁之间的时间尺度竞争决定的。通过蒙特卡洛仿真,我们发现存在一个最优的分子扩散特征时间使得系统的寿命和强度达到最大,这一最优扩散特征时间与实验观察到的细胞膜上受体分子扩散特征时间尺度很好地吻合。此外,由于介质的变形蠕变能有效增加分子键重新结合的概率,故介质的粘性能显著提高系统的寿命和强度。(2)我们研究了处于位移控制加载下的弹性介质的粘附模型。由于介质变形与分子键的变形相当,在分子键的随机化学反应过程中,基于考虑整个系统的变形能和分子与结合位点的结合能对分子随机热运动的影响,我们给出了分子热运动的一维能量景貌。发现这一能量景貌高度依赖于分子键的状态分布,储存在弹性体和所有分子键中的整体变形能,以及分子与结合位点的结合能。基于统计热力学,我们利用分子热运动的能量景貌给出了系统自由能和强度的表达式,并通过与蒙特卡洛仿真、布朗动力学仿真和已有的强度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了新强度理论的正确性。根据新的强度理论,我们很好的解释了细胞可以通过调节自身刚度来匹配不同硬度的基底,以及细胞的“趋硬性”和最近的“负趋硬性”等细胞实验。此外,我们还发现粘附尺寸对强度的影响依赖于系统的加载方式。当系统是外力加载时,具有最佳尺寸窗口使得强度最大。当系统是位移加载时,尺寸越大,则强度越大。(3)在理解细胞实验中观察到的力促进粘附这一违反直觉的现象时,现有的理论模型都是基于考虑分子键受力后构型或者断裂途径发生变化,进而增加断裂能垒,产生力促进粘附的现象。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利用受体分子热运动的能量景貌,通过考虑分子键的重新结合对断裂过程的影响以及分子键的重新断裂对结合过程的影响给出了分子键的反应速率。我们运用这一反应速率求解系统的寿命,发现寿命随着外力先增加后减少。寿命这一变化规律是系统“逆锁到滑移”转换的典型特征。因此,在不考虑外力对分子键固有属性的影响下,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来解释细胞实验中观察到的“逆锁到滑移”的转换行为。
其他文献
在临近空间(20-100 km),再入高超音速飞行器周围会产生等离子体鞘套。等离子体鞘套是一种复杂的电磁环境,受复杂电磁环境和信道传输特性影响,信号会被反射和吸收,最终产生衰减,甚至完全被屏蔽,形成“黑障”现象。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缓解“黑障”效应的方法主要有极高频(EHF)通信和“磁窗法”等。对于EHF通信,有两种常用的方式:一是尽可能的提高信号频率以提高EHF信号在等离子体鞘套中的透射率,但是高
通信安全是信息化时代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在需求。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是实现安全通信的一种新型方式,其无条件安全性已得到理论上的证实。它不需要提前生成共享密钥加密信息,而是直接将机密信息在量子信道中传输,因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Grover算法是量子算法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显著加速优势,目前将Grover算法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相结合的研究很少,而且在中间人攻击下安全性较差,本文研究了基于Grover算法
柴达木盆地作为青藏高原的代表性盆地,盆地内的勘探实践已证明该地区具有相当丰富的油气资源。新生代咸化湖相沉积为盆地内主要的烃源岩,该套烃源岩沉积分区明显,导致不同深度、不同地区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差别明显。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以查明咸化湖盆烃源岩的发育、生烃特征及成藏贡献,为该区后续的勘探和区带优选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本论文利用采集到的烃源岩和原油样品,结合前人对该地区烃源岩的研究结果,采
γ-丁内酯及其衍生物是构成许多天然产物或药物分子的结构核心,这些分子特别是其中的手性分子往往表现出一些特别优异的生物活性,这些生物活性对于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试剂非常重要。因此,在过去十多年中,γ-丁内酯骨架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引起了众多化学工作者们的重点关注,而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是将酮转化成酯,尤其是将环酮转化成内酯的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之一。螺环吡咯烷(spirocyclic py
研究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症状、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太极拳作为中国广受欢迎的传统养生运动在改善PD症状方面已经被证实具有一定疗效。然而,传统的太极拳动作复杂,不易记忆,针对性差,因此亟需设计一套针对性强,简便易练且疗效确切的太极运动。另外,PD患者主要在家庭环境下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缺乏完善的用药管理和康复指导途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远程健康
长期以来,对材料变形的高精度测量一直是实验力学领域不断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基于电阻应变片的电测法具有方便易行、高灵敏度和高测量精度,目前已成为工程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测量方法。然而该方法最主要的问题是单点测量,不能实现全场测量。近些年发展迅速并已取得诸多应用成效的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具有全场测量的优点,但是面临计算模型不统一、测量精度严重依赖于散斑的制备技术,导致其精度普遍不高的问题。基于相干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及产量水平显著影响全球粮食安全。近年来,水稻种植过程中经验施肥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愈发凸显。数字农业下的精准施肥与我国国情更相符合,体现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绿色农业发展目标。目前,江西水稻氮素营养监测仍限于依据水稻叶色长势的观察和种植人员的经验判断。因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作物养分基本信息的获取要快速准确,亟需研究便携式无损分析的方法来辅助农
迅速发展的各种新型业务需求以及爆发式增长的智能终端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给当前无线通信网络带来了频谱资源利用挑战。基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具有400 THz的免授权许可的可见光频谱资源,能够提供高容量、高带宽的通信服务,可以有效地缓解现有无线通信网络频谱资源稀缺问题。而且,由于可见光
《清代硃卷集成》是清代进士、举人和贡生们创作的八股文合集,本文在整理其影印文献的基础上,对文本语境、体制、语体、体法、风格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以原始文本为依据,深入探究清代八股文的原始语境、体制模式、语体特点、文法运用、风格特征等文体形态要素,以此佐证清之八股文存在着经学性逐步下降、文学性逐步增强的趋势,这种趋势形成的主因在于八股文“与世沉浮”之文体特性。文章绪论部分确立本论文研究背景、国内外
研究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miRNAs因其高稳定性和进化保守性,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运动训练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措施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研究方向,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文研究目的:1.探索miRNAs及其下游基因在NP中的作用;2.检测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