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仿佛在一夜之间,以“比特”为载体的数字信息技术突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衣、食、住、行、娱乐、教育、发展。当然,教育也毫不例外,数字化教育在我国已蓬勃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已经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面貌,丰富和影响着我们的办学形式,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数字化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况且,数字化教育本身是对传统教育的全新挑战,人们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已经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问题,有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数字化教育的未来,需要我们去正视。 教育是面向人、为了人的事业,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数字化教育中却存在着种种人文缺失的现象,面对数字化教育中人文意蕴的缺失,我们不应从否定数字化技术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应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强“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人文教育,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健康发展。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解读数字化。从数字化的意蕴、数字化的发展阶段、数字化的特征、数字化的影响四个方面对数字化进行解读。数字化在技术上是人类技术发展比较高级的形式,它也深深影响着人类社会和个体各个方面,这为下面对数字化教育进行人文角度分析确立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本文主要关注数字化对教育中的人文意蕴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归纳为:教育异化为训练;造成了人际关系的隔膜与异化;造成道德与心理的困境;造成青少年对书本知识学习的厌倦;造成人的抽象化、符号化。 第三部分是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缺失的归因分析。在数字化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受技术理性的影响对数字化技术崇拜,导致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训练;在数字化技术影响下的虚拟化生存导致青少年发展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抽象化和符号化;主体思考能力的丧失使青少年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的同时对学习产生了仄倦,也造成了道德和心理的困境;人文知识在数字化过程中的弱化使青少年知识学习片面化,对于青少年发展来说缺失了人文精神养青,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道德和心理的困境;数字化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缺乏更是造成人际关系的隔膜和异化。 第四部分是数字化教育人文精神的建构。数字化教育要发挥培养人的功能,必须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传达一种精神,一种人类的优秀品质和优良的人性传统,即进行人文教育。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面向生活世界”的人文教育价值取向;其次是在数字化教育中营造人文教育“生命环境观”环境;最后是提出在数字化教育中一些人文教育原则的遵循,如人文化原则、生活化原则、情感性原则、互动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