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xj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水相法、固相法两种表面改性工艺,引入含双官能团、三官能团的表面改性剂O、R,制得了三种有机表面改性纳米碳酸钙(O-CaCO3、R-CaCO3、R-CCR)。通过设立的沉降体积、接触角、体系粘度等参数研究发现,所得的改性纳米碳酸钙具有表面包覆效果好、与有机介质相容性好、在有机介质中分散性佳的特点。与常规的偶联剂表面改性方法相比,具有环境友好性、能耗低、价格低廉、工艺简单的优点。 三种改性纳米碳酸钙与聚氯乙烯(PVC)熔融共混后,制得了聚氯乙烯/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表明,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加入对PVC具有增韧、增强、增刚的三重作用,同时可使材料的耐热性能得到提高。在一定剪切速率下,适量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加入对体系的加工性能影响不大。复合材料显示出优异的纳米复合效应。 将改性纳米碳酸钙R-CCR和氯化聚乙烯(CPE)互配,与PVC熔融共混后,制得了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表明,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加入对PVC/CPE体系有明显的增韧、增强、增刚三重作用,同时也使材料的耐热性能得到提高。在一定剪切速率下,适量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加入对体系的加工性能还有促进作用,使PVC/CPE体系加工性能变好。当R-CCR用量为10phr时,PVC/CPE、PVC/R-CCR材料的冲击强度分别为5.82kJ/m2、14.21kJ/m2,而PVC/CPE/R-CCR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为22.82kJ/m2,复合材料显示出优异的刚性无机纳米粒子与有机弹性体之间的协同增韧效果。避免了弹性体增韧所带来的材料刚度、强度、耐热性和加工性能下降的缺点。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测试,探讨了纳米碳酸钙粒子对聚氯乙烯的增韧增强机理。表明纳米粒子的良好分散可促进基体发生脆韧转变,良好的界面结合可有效分散和传递外界应力。
其他文献
反复可充放电锂离子电池技术是在储能电站、电动汽车等领域最有前景的电源技术之一。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和长循环稳定性是锂离子电池应该具备的特征。目前,商业化的碳基负极材料因较低的理论容量(372 mAh g–1)等缺点制约了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层状结构的MoS_2由于比容量高(约670mAh g–1)、环境友好等优势在锂离子电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低的电子电导率、低锂离子扩散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游戏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探
数学运算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生活必备的技能.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从研究教材、教学形式、深度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积极探寻小学阶段运算教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随着
现今,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EVs)产业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锂离子电池体系中,正极材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池性能,然而目前应用的几种正极材料,存在原料稀
本论文主要采用金相、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高分辨电镜、能谱等测试手段,对喷射成形Al10.8Zn2.9Mg1.9Cu合金的沉积态、热加工状态和热处理态进行了详细的显微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