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文化发祥地,曾经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黄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多泥沙河流,中游地区严重的沿途侵蚀造成大量泥沙入黄,特别是近几年来,中游的沿途侵蚀和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不断扩展,崩塌、滑坡、泥石流频频发生,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经常出现。针对黄河中游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建国以来,地矿、水利、水保、农林等部门做过大量工作。但由于受工作目的、范围、精度、技术手段等限制,以往工作对中游地区岩土侵蚀地质背景缺少系统调查分析,更未能系统地从地质各角度对防治岩土侵蚀提出对策建议。文中首先根据地质环境的特点,总结前人的经验,建立了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分级标准,系统分析了指标的量化方法,指标的优化筛选方法:两两比较法和条件广义方差极小法,以及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层次分析法;文中全面介绍了以相对隶属度、隶属函数为基础理论的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理论方法,用C++Builder6.0开发了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评价分析模块;以MAPGIS6.1为平台,建立空间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通过外挂数据库实现,GIS通过接口进行调用,实现图形与属性的连接,形成空间数据库;评价分析模块与GIS通过对中间数据文件的操作达到集成,从而实现两者数据的转换,进行空间分析。 本文基于GIS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根据大量的调查信息,选取了影响黄河中游河龙段(山西、内蒙)岩土侵蚀的主要因素,建立其空间图形库和属性库,并运用该系统对黄河中游河龙段(山西、内蒙)岩土侵蚀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把岩土侵蚀地质环境划分为侵蚀弱、中、强、极强四个级别,并且在典型地段小流域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岩土侵蚀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