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量秸秆覆盖下免耕黑土有机质组分研究

来源 :大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o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机质的形成途径和稳定机制一直是土壤学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通过长期免耕条件下秸秆还田大田试验,利用热裂解色谱质谱技术来研究有机质化学组分,尝试着探究在添加外源有机质的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各组分对外部环境改变的响应。本试验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研发基地,位于吉林省梨树县大房身乡高家村,自2007年以来,在免耕条件下进行了为期10年的不同秸秆覆盖量试验,设置了 4个秸秆覆盖量免耕处理,即无秸秆覆盖(NT-0)、33%秸秆覆盖(NT-33)、67%秸秆覆盖(NT-67)、100%秸秆覆盖(NT-100)。通过分析测定不同土层土壤(0~5cm,5~10cm,10~20cm)10年内不同处理样品有机碳、总氮,发现免耕秸秆还田覆盖对农田土壤的影响土壤表层(0~5cm)响应最为积极,于是我们进一步对表层土壤(0~5cm)有机质组分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长期的免耕处理能够提高农田土壤表层的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且结合秸秆覆盖的免耕处理的促进作用更强。另外,秸秆还田覆盖能够对表层土壤质量起到调节作用,表现为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和容重的降低。2.免耕还田覆盖第1年,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第5年,植物来源组分(酚类化合物组分)对不同处理间SOM分子结构差异起主要贡献,而第10年,微生物来源的组分(含氮化合物组分)起主要贡献。3.在10年过程中,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的组分为木质素类组分、酚类化合物组分和脂类化合物组分,表明在长期条件下植物来源组分对表层(0~5cm)SOM分子结构影响较大,在微生物体外修饰的作用下,使得土壤中积累了大量难分解的植物来源组分。同时,微生物同化外源有机质组分,能够将土壤中多余的肥料氮素以“过渡库”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增加了微生物来源有机质。在农田生态系统施行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技术,通过土壤微生物体内周转和体外修饰两种途径来促进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土壤有机质分子组分来源及评估微生物和植物对有机质的相对贡献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通过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稳定的重要性。本研究对于在土壤管理中采取合理的措施以促进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血色子午线》创作于1985年,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重要转型之作,该书不仅反映麦卡锡小说创作背景由南方向西部的转变,更体现其创作主题的升华,表达了对二十世纪末个体生存状况的关怀。小说取材于19世纪50年代发生在美墨边境的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一个无名孩子在加入头皮猎人组织之后发生的血腥经历。不少学者认为小说解构了美国例外论,反映了消极的道德虚无主义。然而,这些研究由于过多关注社会环境和意
EXOC4基因(Exocyst complex component 4)基因属于Exocyst complex基因家族成员之一。Exocyst complex基因家族主要参与囊泡转运的生物学过程有关。前人研究发现,EXOC4基因中第
目的:探究玉郎伞多糖(YLSP)对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玉郎伞多糖低剂量(YLSPL)组、中剂量(YLSPM)组和高剂量(YLSPH)组,每组24只。YLSPL组、YLSPM组、YLSPH 组分别按 150mg/kg、300mg/kg、600mg/kg于照射前开始灌胃给予YLSP 1周,直至观察结束。正常对照组和单纯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发生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常常带来投资超概、进度滞后、质量失控、工程索赔、纠纷增加和竣工决算困难等问题。而这一系列负面影响,最终都将由建设单位(业主方)买单。当业主方是国有企业时,工程变更的全部过程还必须经得起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这些都对业主方的工程变更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论文以建设项目业主方工程变更管理问题为背景,分析了一家国有石化生产企业即F集团在建工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japonicusComper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蜂为两性生殖寄生蜂,交配成功率是制约其种群增长、室内扩繁的重
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恶性肿瘤,本研究纳入应用SCMC-ALL-2005方案的婴幼儿ALL,综合分析婴幼儿ALL的远期治疗疗效与转归,探索患儿预后不良因素,并以2009年5月1日为界点,比较分析应用SCMC-ALL-2005初始方案和SCMC-ALL-2005修正方案的患儿的远期疗效,以期待进一步提高中国婴幼儿ALL治疗疗效,从而改善预后。方法收集应用SCMC-ALL-200
非洲菊(Gerbera hybrida)是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因其色彩艳丽繁多,花姿优美,应用形式多样而备受人们亲睐。非洲菊既可以作切花材料,也可以做盆花,经济效益显著。然
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在现代遗传育种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不仅能够提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检验功效,而且还能提高全基因组预测(WGP)的准确性。但
背景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也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25%,其在儿童中的年发病率约为3-4/100000,而且呈逐
近些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突飞猛进地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农业、军事、医疗、教育、航空航天等领域。乳腺癌近几年愈发被人们重视,已经成为女性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疾病之一。大量研究发现,早期进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可以尽早地发现乳腺癌。尽早地发现乳腺肿块,并且对其进行诊断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目前,对乳腺X线图像进行诊断是放射科医生的工作,这个过程主要由医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