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术后病理确诊为三阴乳腺癌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时间、生存状况、生存质量评分,同时采集患者发病年龄、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家族恶性肿瘤病史、既往恶性肿瘤病史、子宫良性疾病病史、良性肿瘤病史、大龄初产、未生育、未哺乳)、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化疗方案、有无放疗、有无靶向治疗)、肿瘤生物学特性指标(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病理学类型、Ki-67分级),探讨中医药治疗对巩固期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04-2009年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术后病理确诊为三阴乳腺癌的患者,电话随访或现场填写《三阴乳腺癌巩固期临床信息采集表》,巩固期内患者填写《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资料整理完善,采用EpiData 3.1统计软件包构建数据库框架,将临床采集指标分别输入数据库。数据录入后,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采用秩和检验,采用Cox生存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我院该组三阴乳腺癌患者(163例)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比例为8.6%,本期研究随访到140例,其中肿瘤分期Ⅱ期者占57.14%,T2者占57.14%,T3以上者占10%,淋巴结阳性者占32.9%;发病年龄<35岁者占10%,有家族恶性肿瘤病史者占17.1%;Ki-67大于等于15%的患者占59.2%。(2)在本组研究中,中位随访时间为2.67年(1.25-5年),出现局部复发19例,远处转移19例,无复发生存102例。A组(中医药治疗时间<1.5年)49例,B组(中医药治疗时间1.5-3年)61例,C组(中医药治疗时间>3年)30例,三组的无复发生存期均值为1.73年、2.11年、4.00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5.1%、75.4%、96.6%,远处转移率为26.5%、8.2%、3.3%,组间两两比较显示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治疗时间1.5年以上可能会提高无复发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3)三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示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总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理状况方而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附加关注(针对乳腺癌患者的子量表)方面,P=-0.04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两两比较均显示P<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治疗时间的延长可能会提高患者的生理状况、附加关注方面评分。(4)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最终对巩固期三阴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有影响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是患者淋巴结分期和中医药治疗时间,淋巴结N2期可能是影响无复发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R=4.448(P=O.000<0.05),中医药治疗可能是影响无复发生存期的保护因素,相对危险度RR=0.997(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就诊我院该组三阴乳腺癌患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比例为8.6%,肿瘤分期Ⅱ期者占57.14%,T3以上者占10%,淋巴结阳性者占32.9%;发病年龄<35岁者占10%,有家族恶性肿瘤病史者占17.1%;Ki-67大于等于15%的患者占59.2%。(2)在本组研究中,中医药治疗1.5年以上可能会提高无复发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3)中医药治疗可能会提高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生理状况、附加关注方面评分。(4)生存回归分析显示,中医药治疗可能为预防三阴乳腺癌的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