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手中的财富得到迅速积累,金融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相比较一般市场交易而言,金融交易由于涉及产品的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等特殊因素,从而使作为交易主体的金融消费者处于较为严重的弱势地位,进而导致其权益时常受到损害。自上世纪中期,英、美、日等发达国家便对本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给予关注,且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努力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体系对金融消费者权益形成了较为有力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金融监管能力以及宏观调控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还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其在法律体系构建、行政监管架构建设、金融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都还相对缺乏。尤其在县域地区,由于县域民众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风险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加上县域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其金融服务供给不足,这一系列原因均导致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情况尤其严重,又因为县域金融消费者缺乏相应的维权意识,县域地区的维权途径也不畅通,进而使得县域金融消费者受到损害的权益难以得到合理补偿。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开展了针对县域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研究。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学者针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而后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论述。在介绍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基础上,以阳谷县域为案例,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其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县域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匮乏、行政监管机构缺失以及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是县域金融消费者屡屡受损的主要原因,最后论文从顶层法律制度体系建设、金融行政监管机构构建、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以及建立有效地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县域金融消费者权益提供全面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