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壮硬毛藻在各地海参养殖池塘泛滥,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导致海参品质和产量下降。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海参养殖池塘环境条件的野外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强壮硬毛藻的室内模拟培养,研究了盐度、光强、温度、pH、氮源和氮磷比对强壮硬毛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为更好地控制和利用强壮硬毛藻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海参养殖环境调查。对海参养殖池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1月份水温最低为4.1℃,最高值在8月达到27.1℃;水体pH7.82~8.50,盐度在29‰~33‰,基本在海参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氨氮是海参养殖池塘中主要的无机氮形式,氨氮与总氮的水平变化都与海参的生长周期相符,在海参生长期水平较高,而在海参的夏眠和冬眠期则有所降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所占比例较低;与亚硝态氮相比,硝态氮水平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滞后。 (2)盐度、光强、温度和pH对强壮硬毛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每两天测定一次强壮硬毛藻长度和最大光合量子产量Fv/Fm,显微观察藻体颜色及细胞形态,结果显示高盐度下藻体颜色较深,过高的盐度36和40不利于强壮硬毛藻生长,藻段长度在实验末期仅为10cm左右,其他盐度之间强壮硬毛藻长度差异不显著,各盐度之间Fv/Fm也无显著差异;光强对强壮硬毛藻长度变化无显著影响,但对Fv/Fm影响显著,Fv/Fm随着光强增加而降低;温度是影响强壮硬毛藻生长的最主要因素,强壮硬毛藻的长度和Fv/Fm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实验结束时25℃下长度最大达到25.4cm,Fv/Fm最高达到0.43,10℃下长度最小为5.9cm,Fv/Fm降至0.20;低pH6.5不利于强壮硬毛藻的生长,实验结束时藻段长度在20cm左右,Fv/Fm在0.50左右,其他pH下强壮硬毛藻长度和Fv/Fm均无显著差异。 (3)氮源对氮磷比对强壮硬毛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对比同一氮源不同氮磷比对强壮硬毛藻的生长影响发现,当NaNO3和NaNO2分别做唯一氮源时,不同氮磷比下强壮硬毛藻的长度和Fv/Fm无显著差异,藻体颜色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变浅。当NH4Cl和CO(NH2)2为唯一氮源时,实验末期各氮磷比之间Fv/Fm差异显著,高氮磷比(80∶1和120∶1)下强壮硬毛藻生长缓慢,Fv/Fm分别降低至0.40(NH4Cl做氮源)和0.30(CO(NH2)2)做氮源),藻体观察到降解的现象;对比同一氮磷比不同氮源下强壮硬毛藻的生长情况发现,当氮磷比为8∶1时,强壮硬毛藻在亚硝酸钠和尿素中长势最好,氯化铵次之,硝酸钠最差;当氮磷比为16∶1时,第6天和第14天不同氮源之间强壮硬毛藻长度差异不显著(p>0.05),第22天不同氮源之间强壮硬毛藻长度差异显著(p>0.01),生长在亚硝酸钠中的强壮硬毛藻长度增长最快;当氮磷比为80∶1,强壮硬毛藻对四种氮源的利用能力依次为亚硝酸钠>硝酸钠>尿素>氯化铵,Fv/Fm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当以亚硝酸钠为唯一氮源时,Fv/Fm的波动是最小的,一直维持在0.60左右。 (4)进一步研究氮磷比、盐度和pH之间的交互作用发现,当以NH4Cl为唯一氮源时,氮磷比和pH的交互作用、盐度和pH的交互作用对强壮硬毛藻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极显著,当以CO(NH2)2和NaNO3为唯一氮源时,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强壮硬毛藻特定生长率的影响均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