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铝酸盐类纳米管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考察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洛石纳米管和伊毛缟石纳米管属于天然硅铝类纳米管,它们在自然界中有一定的储量。与碳纳米管相比,硅铝酸盐纳米管具有价廉易得、无毒无害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已受到广泛研究者们的青睐,在催化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药材料和仿生材料等各领域都已有应用。受其应用领域的扩展与发展,其天然储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开发人工合成硅铝类纳米管,尤其是源于天然矿为原料的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课题针对已有的人工合成路线进行了系统分析,寻找出影响人工合成硅铝类纳米管效率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并因此制备了系列的硅铝类纳米管,研究了制备条件及改性处理对人工合成硅铝类纳米管结构及脱硫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新制备方案成功合成了硅铝类纳米管并有效的缩短了制备周期,该方案合成的硅铝纳米管与天然纳米管并无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和较大的长径比;改性实验发现改性后高岭土纳米管的脱硫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其最好效果达到了脱硫率75.82%,比原高岭土纳米管提高30.27%的实验效果。成功合成了伊毛缟石纳米管,对其结构性能做了初步探索,其管径约为1nm左右,管长约为几微米。考察了其热稳定性,发现合成伊毛缟石纳米管热稳定性较差,250℃左右管状结构基本被破坏。并对其做了脱硫性能测试,脱硫结果表明合成伊毛缟石纳米管的脱硫性能要好于高岭土纳米管。
其他文献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对客观世界不断探索和认知,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世界。然而在许多重要领域,如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等,仍有许多对象的内在机理暂时还难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一种铁结合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成为在抗病毒、抗肿瘤和抗炎等领域备受瞩目的潜在药物开发对象。目前,用于药物研究的LF主要来源于从哺乳动物乳汁中提取的天然LF和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得到的重组LF,都需要经过纯化、浓缩等加工过程,不仅产量低,而且工艺复杂、成本高,使药物的开发和大规模生产都受到一定限制。基于家蚕在我国资源丰富,易饲
抗生素的滥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健康隐患,尤其是耐药细菌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寻找更为高效的新型抗生素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AMP)由于安全性高、热稳定性好、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对高等动物细胞无毒害作用等特点吸引了广泛关注。抗菌肽是一类短肽,含有30-60个氨基酸,当前发现的天然抗菌肽超过了2600条,在植物、细菌、昆虫、动物中均有发
聚乙烯醇生产过程中副产大量的醋酸甲酯。醋酸甲酯价值低、分离提纯困难且市场需求量少,因此工业上把醋酸甲酯水解成醋酸和甲醇,经分离提纯后,甲醇用于醋酸乙烯聚合工段,醋酸再用
基于超细镍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前景,本文以氯化镍为基本原料,对超细镍材料的化学液相合成法进行了研究.以六次甲基四胺为碱源,水热合成了β-氢氧化镍多孔微球,经煅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