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中人口和物质的聚集和流动性增加。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更新建设量增大。全球文化趋同的现象导致了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缺失,传统街道空间和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突出,大量的传统街区正在走向衰落。传统街道空间反映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对其进行更新是延续城市特色感和场所感的重要途径。
针对城市传统街道空间面临的问题,本文确定了传统街道空间更新整合的研究课题。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从人的基本行为、心理活动和环境感知出发,以人性化街道空间塑造为原则,探索体现人的行为活动与街道空间环境相融合的更新模式。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一、简述论题产生的背景并确定研究具体思路、研究理论基础和框架。
二、分析传统街道空间的特质及生成机制。
针对传统街道空间的现状发展,集中分析了其更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延续传统街道空间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意义三、传统街道空间的形态构成及构成要素分析形态、尺度、比例是街道空间更新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将入的行为要素作为研究的契合点,提出了传统街道空间更新应从空间要素、功能要素、文化要素三方面入手,以塑造人性化的传统街道空间特色。
四、传统街道空间的更新原则与实例分析。
本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以人性化的空间塑造为前提,提出传统街道空间更新的原则分为空间的人性化原则、空间的整合原则、空间的再利用原则三方面。并以实例进行论证。传统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社会活动发生的场所,其更新重点是凸显城市特色,发扬地方文化传统特色,塑造给人归属感的交往活动空间。
五、传统街道空间的更新模式与设计引导。
本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出传统街道空间的更新模式,提出传统街道空间更新的设计引导。同时,为保障传统街道空间特色化目标的塑造,针对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政策进行探讨,建议从空间活动类型、空间布局、更新策略三个方面的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