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组织,除了组织正常的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还要保证其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这就要求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之后,便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信息进行披露,目前,我国各公司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其所处的行业、规模、盈利能力等因素,制定了不同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于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以及力度不尽相同,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也有差异。本文研究哪些主要因素将会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本文在理论研究部分,对目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回顾了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践。通过统计性描述了解了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在实证部分,构造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并将自愿性披露指数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法和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对自变量进行筛选、检验,找到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因素,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
本文的主要发现及创新:⑴随着各种法律法规涉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越来越多,强制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但是,自愿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还不完善,其主要表现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尚不完善。在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的设计上,本文将李正(2007)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更详细的分类,构建了一个包含环境、员工、社区、政府、消费者及债权人等六大类二十二小类在内的新的衡量指标体系。⑵研究了包括公司规模、财务业绩、独立董事比例在内的各种因素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且在模型设计中,加入公司终极控制权人这一指标变量。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财务业绩、独立董事比例均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的终极控制权人属于国有公司的,其对社会责任披露的信息也比其他公司多;公司总经理是否由董事担任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的信息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说明,在我国,规模越大,财务业绩越好的上市公司,通过年报自愿地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达到向市场传递信息的目的,从而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价值;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在做决策时,不仅仅把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经营的唯一目标,还会结合国家政策以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对公司实施有效的监督;国有公司比私营公司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这因为国有公司在各方面都比其他公司占据优势,国家出台一些涉及社会责任的新政策后,一般会先要求国有公司履行;国家能对国有公司实施更多的监督,且国有公司的职能不仅仅是“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