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汉语植物学术语系统形成过程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的中国,在西学盛行的大背景下,术语的创制和传播工作成为知识概念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与其他学科术语系统的发展相比,我国植物学在术语创制和发展演变过程中,因其本草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植物学碰撞时术语系统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现代植物学术语在晚清前后形成了两个系统——“英源系统”和“日源系统”,每一阶段的术语系统都根据术语的来源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两个术语系统的历时演变中,我们可以勾勒出清末植物学术语系统的嬗变过程。从清末科学术语和植物学的研究现状来看,词汇学史和术语学史对此段时期的重视程度不高,零星的研究也都是浅尝辄止,植物学术语系统的发展历程继《植物学》著作中的术语传播后,又经历了日本外来术语的洗礼,而这对现代植物学术语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段历史却鲜有人揭示。本文将清末植物学术语系统的嬗变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词汇学的眼光来审视植物学术语系统的发展脉络,以其不同时期的代表著作《植物学》和《最新植物学教科书》为例,在收集整理相关植物学著作并制作成术语语料库后,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两个共时植物学术语系统中成员的数量等信息,阐述植物学术语系统的整体面貌特征和发展演变规律,对比前后时期术语系统成员的异同,分析差异产生原因,最后以历时的视角概括例析清末汉语植物学术语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并简要描述研究内容,明确《植物学》和《最新植物学教科书》的版本源流、价值和概貌。第一章是对植物学术语系统的英源系统时期进行共时分析和考察,主要以《植物学》一书为中心,对其植物学术语系统的大框架和具体术语层级分别进行整理和列举,通过图表数据明确该时期植物学术语系统的面貌。第二章是对植物学术语系统的日源系统时期进行共时分析和考察,主要以《最新植物学教科书》为中心,对其植物学术语系统的大框架和具体术语层级分别进行整理和列举,通过图表数据明确该时期植物学术语系统的面貌。第三章是对两个时期植物学术语系统特点的分析对比,根据前面的数据和特征,从术语成员、层级、功能等方面对比分析两个术语系统的异同,并基于社会背景和术语系统特点对产生差异原因进行探讨,主要从术语的来源和传播途径等方面讨论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是以清末汉语植物学术语系统中的植物学著作以中心,从历时角度对其植物学术语系统的框架和成员面貌进行阐述,并以其中的代表性植物学术语例析,从而描绘出一条较为清晰的清末汉语植物学术语的发展脉络。同时阐述清末汉语植物学术语系统的后续发展,从清末两个术语系统的作用出发,叙述客观上后续阶段植物学术语的规范、审定过程及植物学术语系统框架和术语的发展。最后是结语,总结前文对于两个时期植物学术语系统的描述和特点、差异的分析,并对英源植物学术语系统和日源植物学术语系统的贡献和价值做出评价。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但是这些碳基能源具有不可再生、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等缺点,为了可持续发展,使得人类必须对于传统技术
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材料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道路基层建设,具有早期强度高、水稳定性和抗冻性能好等特点。然而随着公路施工工艺的发展,传统的室内重型击实试验与静压成型试验方法已经无法指导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与工程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振动试验方法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本文依托吉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开展水泥稳定碎石的振动法研究应用,对提高道路基层承载能力,减
温度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植物生物量下降,影响植物地区分布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由于季节的变化等诸多外界不稳定因素,大多数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冷胁迫。大多数C_4植物耐热而不耐冷,但中亚滨藜却具有较强的耐冷性。本文主要通过比较耐冷C_4植物中亚滨藜以及另外两种C_4植物苋菜和玉米在冷胁迫下生理生化变化,来探究中亚滨藜植株耐冷的机理。本实验结果如下所示:1.中亚滨藜、苋菜和玉米的冷害临
定位是指移动机器人通过传感器信息确定自身在场景中所处位置的过程,精确而鲁棒的自定位是移动机器人完成导航任务的基本条件。全局定位需要地图中可行的位姿状态空间中搜索,
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很多种因素调节,器官的形态建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叶片对植物生物量的产生不可或缺,其形态结构的改变会影响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作为植物吸收营
底泥黑臭现象是目前南方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利用硝酸钙原位氧化进行黑臭底泥修复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然而现有研究对投加硝酸钙后主要还原性污染物的快
椰壳活性炭粉末是在活性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炭粉末,其特点是孔隙结构发达,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在使用过程中难以回收,容易造成粉尘污染。而成型活性炭作
在今天这个万物互联且发展飞速的时代,虽然科技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所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但与之相伴而生的大气污染问题也同样不可小觑。目前空气污染物绝大多数来自化工生产以及汽车尾气等,还有小部分来自室内装修所产生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气体。有机挥发性化合物(VOCs)气体时刻围绕着我们的生活,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及时且高效的防控有机挥发性气体的泄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凭借其简单的制作工艺,
天然产物莱菔素是从莱菔子中提取,根据课题组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莱菔素具有抗肿瘤、抑菌等活性,但稳定性较差、给药窗口窄。针对莱菔素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液态油型制剂与固
湖相碳酸盐岩作为一种重要的储层,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沾化凹陷东部大面积为水上冲积平原,只有孤岛以西地区被湖水覆盖,碳酸盐岩仅分布在凹陷西部,主要发育在义东、罗家和邵家三个地区。本文主要从邵家地区区域构造背景、湖相碳酸盐岩发育的沉积学特征以及储层特征来分析储层发育的沉积环境、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而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区带。通过岩心观察和显微镜下薄片观察,研究区沙四上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