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8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她既是“意识流”小说理论的阐述者,又是“诗化小说”的倡导者。她一生都力求突破传统,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成为浩瀚的文学星空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本文首先考察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于“诗化小说”的理论建构。时代变化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化了,“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发生了变化,信仰、行为、政治和文学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因此,弗吉尼亚·伍尔夫将小说的重心转向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历史的转变在文学上的反映。 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了“主观真实论”。她认为,小说应该更重视的是人的内心世界,要求由重视外部真实转向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杜绝当时英国文坛那些“物质主义者”“只关心躯体而不关心人的灵魂”,以此来拯救英国小说。最后,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了“诗化小说论”。她的小说与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是截然不同的,她的“诗化小说”运用诗的技巧,诗的语言,构造诗的意境,它是用散文写成的,但那是一种具有许多诗歌特征的散文。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在理论上建构了自己的“诗化小说”,并将这种文学理想应用到文学创作中去。早期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雅各布的房间》,为她实验自己的“诗化小说”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她看到了“诗化小说”的希望之光。弗吉尼亚·伍尔夫随后创作了《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等长篇小说,成了她“诗化小说”的成功代表。首先,在《达洛卫夫人》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不像传统小说那样着眼于人物的刻画,它并不局限于叙述故事,表现人物的悲欢离合,而是具有诗歌的某些属性。它开始表现人与自然、<WP=37>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采用那个不协调因素的奇异的混合体——现代心灵——的模式。其次,在《到灯塔去》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作品中大量运用象征,整部小说都是一个象征体,使小说更具有诗的意蕴。最后,《海浪》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她对人物不作客观真实的描绘,使人物变成了抽象的模式和没有躯壳的灵魂。纯诗一般的独白片断,象生生不息的海浪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成。通过对这三部作品的分析,我们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的特点可以获得深刻的认识。最后,本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所引发的争论,作了一个综述。首先,面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对“客观真实”的重视,她提出的“主观真实”引起了争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不写“专名”式的典型人物,从对外部世界的观照、摹写,转向对人的本性和情感世界的审美表述,小说思维明显地呈现了“向内转”的审美意向。这成为她为挣脱传统的藩篱而跨出的第一步。其次,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诗化”特征也引起了文学界的争论。她的小说具有很强的诗意特征,作品中充满了自由联想、意象、隐喻、象征、抒情等诗歌因素。她将诗歌的技巧运用在小说中,给传统小说的读者造成了阅读困难;也这些因素使得许多评论家不能接受她的作品。然而,她的创新为文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正是评论家们所赞誉的。纵观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末的西方文坛,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是西方文艺思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诗化小说”为现代小说带来新的面貌,新的气息,它标志着小说创作在审美的道路上大大跨进了一步,为小说的艺术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他文献
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是因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该病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与软骨细胞的坏死、凋亡均密切相关。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很
乌兰木伦遗址于2010年5月发现,同年6-7月由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获得大量的文化遗物。鉴于遗址的重要性,2010年的9-10月,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与中国
明清之际,许多遗民文人、山水画家都雅好游历。其中,查士标的游历比较突出:他既‘身游’于东南一带的山林水泽、人文景观之间,广交遗民、文人画家、东南名士。又‘心游’于古代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水利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却令人堪忧,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了
能源金融市场是能源与金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市场形态。随着国际能源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能源与金融的联系日益紧密,能源的金融属性突显。中国发展能源金融市场起步
患者,男,58岁,因右脚跖趾红、肿、溃疡2个月有余而入院。患者平时身体欠佳,既往有肺炎、肾炎、类风湿、高血压、神经性尿潴留等病史,并1995年9月~1996年10月因右肘滑膜瘤而反复手术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意识流小说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墙上的斑点》、《邱园纪事》、《雅各的房间》、《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幕
新近出版的三本有关中缅关系的学术专著,增加了读者对中缅关系的理解和认知,也丰富了读者对相关国际关系理论的认知。三本专著在言说方式上各具特色,相互对照,可以使读者对中
退耕还林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分析、研究国内外与退耕还林相关的政策、技术、恢复生态学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的研究
小云山六七号西汉墓同为夫妻合葬墓,结合墓地其他墓葬分布情况推测,此处应为家族墓地,墓主属东阳城内居民。此次发掘为研究汉代城市平民的生活习俗提供了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