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低温保存条件(时间-温度)对人乳中宏量营养素(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干物质和能量值)、免疫活性成分(sIgA、乳铁蛋白、IL–6、IL–8、IL–10和TNF–α)以及细菌水平的影响,探讨人乳的最佳保存标准。方法:采集30例健康、足月分娩母亲的人乳,每例分为12份,分别在3个温度点和9个时相,即24h(4℃)、48h(4℃)、72h(4℃)、72h(-18℃)、7d(-18℃)、14d(-18℃)、4周(-18℃)、8周(-18℃)、12周(-18℃)、12周(-80℃)和24周(-80℃)保存,检测和比较采集即时[0h(常温)]母乳与11份低温保存母乳中宏量营养素分析(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干物质和能量值)、免疫活性成分水平(sIgA、乳铁蛋白、IL–6、IL–8、IL–10和TNF–α)以及细菌菌落数。结果:不同低温保存条件下人乳宏量营养素(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干物质和能量值)、免疫活性成分(sIgA、IL–6、IL–8、IL–10和TNF–α)以及细菌水平,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保存至72h时人乳脂肪、IL–6和TNF–α水平下降,而细菌总菌落数和G+菌菌落数上升,与采集即时人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保存时可见脂肪、蛋白质、干物质、能量和IL–6水平普遍下降,与采集即时人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碳水化合物和sIgA分别在保存4–12周和8–12周时发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保存12周各成分均稳定,保存至24周可见脂肪、蛋白质、干物质、能量和IL–6的下降,与采集即时人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保存对人乳宏量营养素、免疫成分和细菌水平有明显影响,其中4℃保存条件下,因母乳脂肪含量下降和细菌菌落数上升,故建议4℃保存不应超过72h;如须保存72h以上建议予以–18℃冷冻保存,而须保存8周以上因营养素和主要免疫活性蛋白sIgA的损失,宜–80℃温度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