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酚A(BPA)是最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围产期BPA暴露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异常有着密切联系。然而目前对BPA上述效应产生的机制还知之甚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围产期或出生后早期暴露于低浓度的BPA均可导致雄性大鼠在出生后21及180日血清中的四碘甲状腺氨酸(T4)浓度下降,并同时引起三碘甲状腺氨酸(T3)浓度升高,但对雌性大鼠血清中T4及T3水平均无影响;同时,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仅在180日龄的雄性大鼠中显著下降。鉴于甲状腺素水平受到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的广泛调控,为探讨BPA是否可能通过损害HPT轴而介导上述效应,我们进一步检测了出生后早期BPA暴露对发育期大鼠下丘脑和垂体中甲状腺素受体(THR)核内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PND(postnatal day)14和PND21,对照组与BPA暴露组大鼠上述两脑区内THR的核内表达量并无显著区别,提示下丘脑-垂体内的THR可能不是介导早期BPA暴露影响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原因。与此不同的是,BPA暴露导致其经典作用靶点-雌激素受体(ER)在雄性仔鼠的丘脑-垂体内产生双向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在P14时BPA显著下调了上述两个脑区内的ER水平,但在P21时则显著升高了垂体中ER水平。与此相反,BPA暴露对雌性大鼠的ER并无明显影响。为进一步明确丘脑-垂体内的ER变化是否参与了BPA对雄性大鼠血清甲状腺素的干扰作用,我们使用ER拮抗剂ICI 182,780(ICI)抑制BPA与ER的结合。结果发现:注射低剂量的ICI逆转了BPA早期暴露对雄性大鼠丘脑-垂体中ER水平的影响,同时逆转了雄性大鼠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变化。我们进一步发现,BPA对丘脑ER水平的影响同样参与了大鼠成年后下丘相关的交配行为变化,提示ER可能是介导BPA引发丘脑功能紊乱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