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党建工作是高校办学治校的基本功。研究生是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人才保障,研究生党建在高校党建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探究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界关于研究生党支部的相关研究越来越丰富,对支部发展和创新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研究生党支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论文写作。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阐释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为正文写作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正文部分第一章是理论探源。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层党组织的有关论述为理论起点,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党员发展标准、教育和管理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相关思想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直接指导思想。
第二章是主要内容和现状调研。通过文献阅读和分析从工作环节的角度总结出其主要内容。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当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和问题。其主要成果是:研究生党员的素质明显提高;支部设置方式更加科学;组织生活日益规范;支部凝聚力不断增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些研究生党员入党动机利益倾向明显,党员身份意识差;部分支部教育内容不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群众工作能力弱。
第三章是原因分析及启示。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才能为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路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其主要原因包括:对研究生党支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研究生党建投入不足;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支部有机运行的结合不够;教育培训针对性欠缺,以及活动载体陈旧缺乏活力。对支部建设的主要启示包括: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把党的建设和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党支部书记和干部队伍的改革创新。
第四章是推动支部发展的建议。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需要各方面同时进行的有机整体,针对目前的问题,应该从工作理念、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群众工作各方面推动支部发展。主要包括:创新支部理念,推进支部建设理念与时俱进;加强政治建设,突出支部政治功能;加强思想建设,发挥支部思想引领作用;加强组织建设,创新组织活动形式;加强纪律建设,增强研究生党员纪律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支部制度体系;加强作风建设,形成党风和校风的良性循环;增强支部群众工作能力。
学界关于研究生党支部的相关研究越来越丰富,对支部发展和创新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研究生党支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论文写作。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阐释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为正文写作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正文部分第一章是理论探源。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层党组织的有关论述为理论起点,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党员发展标准、教育和管理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相关思想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直接指导思想。
第二章是主要内容和现状调研。通过文献阅读和分析从工作环节的角度总结出其主要内容。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当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和问题。其主要成果是:研究生党员的素质明显提高;支部设置方式更加科学;组织生活日益规范;支部凝聚力不断增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些研究生党员入党动机利益倾向明显,党员身份意识差;部分支部教育内容不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群众工作能力弱。
第三章是原因分析及启示。发现问题,剖析问题,才能为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路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其主要原因包括:对研究生党支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研究生党建投入不足;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支部有机运行的结合不够;教育培训针对性欠缺,以及活动载体陈旧缺乏活力。对支部建设的主要启示包括: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把党的建设和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党支部书记和干部队伍的改革创新。
第四章是推动支部发展的建议。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需要各方面同时进行的有机整体,针对目前的问题,应该从工作理念、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群众工作各方面推动支部发展。主要包括:创新支部理念,推进支部建设理念与时俱进;加强政治建设,突出支部政治功能;加强思想建设,发挥支部思想引领作用;加强组织建设,创新组织活动形式;加强纪律建设,增强研究生党员纪律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支部制度体系;加强作风建设,形成党风和校风的良性循环;增强支部群众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