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L学习者中文阅读中的词切分机制研究 ——来自眼动追踪实验的证据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作为句子阅读的基本单位,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帮助读者将句子分割成有意义的多个小单元,从而使读者整合句义。汉语母语者的词汇切分是在母语环境中自然习得的,但汉语二语学习者需要加以训练才能培养他们对汉语的词汇切分意识。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拼音文字被归类为“词距间隔语言”,其书写系统中明确显示了单词的边界,有利于读者识别词与词之间的界限。然而,像汉语、日语等一些“无词距间隔语言”,没有明确标记词边界的语言,就可能导致母语为“词距间隔语言”的二语学习者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来识别汉语词的边界。随着国际中文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如今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以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习得汉语,而来自实证研究的证据不仅能够验证现有的理论,而且能够为提出新的理论提供依据,本研究的目的便在于此。已有研究证明引入词间空格可以显著促进汉语作为外语(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CFL)学习者在生词习得和句义整合上的效率。然而,来自汉字文化圈国家(Chinese-character cultural circle countries),如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等的CFL学习者是否也会产生相同的效应尚未可知。此外,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语言也受到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影响。汉字文化圈的CFL学习者在正式学习汉语之前已经有了对汉字的感知,有对汉语无间隔词汇切分的意识。由我们推测,来自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学习者的阅读模式与来自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学习者很有可能在汉语阅读词切分的认知加工上存在差异。据此,本研究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对CFL学习者(含非汉字圈和汉字圈)和汉语母语者的阅读模式进行了分别对比研究,旨在了解汉语二语者在阅读汉语句子时的词切分加工机制。被试分为三组:非汉字文化圈组、汉字文化圈组、汉语母语组。阅读任务中用作刺激呈现的材料有三种形式:正常无空格文本、词间空格文本、非词空格文本。为了探究何种形式会促进或阻碍汉语阅读过程,本研究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1)对于CFL学习者(含非汉字圈组和汉字圈组),哪种呈现形式会促进或阻碍汉语阅读理解?2)比较来自汉字圈与非汉字圈的汉语二语学习者,汉语词汇的不同切分对于他们阅读效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若是,为什么?3)CFL学习者与汉语母语者的阅读模式是否存在差异?若是,由哪些指标呈现?若否,又将如何解释?本研究为两因素3×3的混合实验设计:呈现条件(F1)是具有3个水平条件(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非词空格)的被试内变量,被试组别(F2)是有3个类别(非汉字圈组,汉字圈组,汉语母语组)的被试间变量。因变量为被试的眼动指标数据。本研究采用并分析了6个眼动指标:1)句子阅读总时间,2)平均注视持续时间,3)平均眼跳长度,4)注视总次数,5)眼跳总次数,以及6)回视眼跳次数。实验所得数据直截了当地回答了上述3个研究问题。首先,词间空格文本对非汉字圈组被试的阅读过程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汉字圈组没有发现显著性影响;尽管如此,非词空格文本对所有CFL学习者的阅读过程都造成了阻碍,说明不同的呈现形式对汉语阅读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其次,汉字圈的CFL学习者阅读正常无空格文本的阅读效率最高,而对非汉字圈的学习者来说,词间空格文本最能促进阅读速度;不论是汉字圈还是非汉字圈的CFL学习者,在阅读非词空格文本时,阅读效率都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再次,本研究发现:1)三组被试的句子阅读总时间、平均眼跳长度和总眼跳次数均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且存在两个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呈现条件和被试组别都会影响被试的眼动模式;2)平均注视持续时间和注视总次数也表明三组被试之间存在两两差异,但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3)回视眼跳次数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非汉字圈组与汉语母语组、非汉字圈组与汉字圈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汉字圈组与汉语母语组之间却没有显著差异,且交互作用不明显,这些发现可用以回答第三个问题,即尽管非汉字圈的CFL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汉语阅读眼动模式具有显著差异,但是汉字圈的CFL学习者与母语者之间的汉语阅读眼动模式是相似的。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CFL学习者的HSK(Hanyu Shuiping Kaoshi)水平以及他们学习汉语的时长差异,采用线性混合模型(Linear-mixed effects model,LME model)将HSK水平与学习汉语时长作为无关变量加入模型中进行计算,发现两者均对阅读模式没有显著影响。另外,被试的主观句子难度量表对比结果说明,汉字圈组与汉语母语组主观上对句子难度的感知差异不明显,而相比汉语母语组和汉字圈组,非汉字圈组最难感知没有词间隔的正常汉语句子阅读。以上结果不仅进一步印证了汉语词汇具有心理现实性的观点,而且还可为国际中文教育阅读教学提供启示。尽管两组CFL学习者的阅读模式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我们对这两组CFL学习者是应该区别对待的。对于来自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的CFL学习者来说,词间空格文本比正常无空格文本更有利于他们的汉语阅读,因此对于提供给他们的教学文本,尤其是提供给汉语二语初学者的阅读文本,可以考虑插入词间空格;而对于汉字文化圈国家的CFL学习者来说,他们在学习汉语之前对汉字就有所感知,能较快地熟悉汉语词汇的切分路径,因此我们可以较早地向他们提供正常的无空格汉语文本。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高中英语教学亦是如此。为进一步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强文化意识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探讨了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与文化意识培养之间的关系和重要性,接着结合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实际,针对文化意识培养缺失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最后从教师、课堂教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针对立轴冲击式破碎机工作时转子导料板磨损严重的问题,提出采用工程离散元法建立导料板的磨损模型并结合正交试验、多元回归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等方法对转子结构参数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工程离散元法对导料板的磨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了导料板磨损分布区域和累积接触能量对磨损的影响;其次,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揭示转子结构参数对导料板磨损的影响;再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优
介绍了斜沟选煤厂原煤破碎机齿辊截齿和隔圈调整的方案及原理,分析了破碎机调试过程中频繁卡堵、跳闸的原因,通过在两截齿间增加1块60 mm宽度隔圈,同时调整两齿辊轴上相对应齿牙的角度,解决了卡堵问题。
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是政府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举措。笔者在深入解读“十五条”硬措施、吸收行业前期探索和总结企业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利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十五条”措施,供水利企业借鉴。
通过对桥梁高墩柱施工的特点进行总结,从翻模施工、滑模施工、钢筋施工及混凝土施工等方面对桥梁高墩柱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桥梁高墩柱的施工质量,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是新时代我国水利事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实现水利工程智慧化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运维及发电、调水、防洪等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黄河流域某水利枢纽工程智慧管控升级需要,围绕数字孪生水利枢纽工程管控平台建设,探讨管控平台设计原则、思路和平台构建等内容,设计完善该水利枢纽的防洪调度、大坝安全监测分析和库区综合管理等系统,建成可视化、可交互的智能运维管控决策
我国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展学生为前提,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得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相关策略,仅供参考。
立轴冲击式破碎机转子的分料锥在制砂时磨损严重,影响制砂效果,更换频繁。为了减轻分料锥的磨损,采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转子的三维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探究生产参数和转子的结构参数对分料锥磨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转子的转速为2800r/min、导流板的安装数目为4以及安装角度为0°时,分料锥的磨损最小;而入料量以及物料进入转子的初始速度的增加会加剧分料锥的磨损。可通过对分料锥磨损的仿真分析,为转子耐
针对我国水域潜在的暗管偷排漏排污水问题,设计了一款自动寻污水质监测船。船体搭载监测模块、采样模块、自动寻污方向控制模块、自动避障模块以及动力系统,可实时获取电导率、pH、氨氮、总磷等水质监测数据。行船方向控制基于自行编写的浓度梯度算法,可在指定水域范围内自动搜寻偷排暗管等水质指标异常区域并记录监测数据,与定位坐标一并传输储存至云平台。船体搭载的采样模块可自动采集异常水样用于进一步分析,为暗管排查固
事业单位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一些针对性的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