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铜的价格不断上涨,造成铜制品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本文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得到了结合强度高、组织性能稳定的纯铜覆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陶瓷增强相VC,进一步提高了纯铜覆层的强度,使其能应用于高要求的服役环境。依托于激光熔覆技术,最终得到的钢铜复合材料既具有铜材防腐蚀、抗磨损等优异性能,又节约了铜材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首先,本文设计了完备的正交实验方案,优化激光工艺参数。对纯铜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铜的价格不断上涨,造成铜制品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本文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得到了结合强度高、组织性能稳定的纯铜覆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陶瓷增强相VC,进一步提高了纯铜覆层的强度,使其能应用于高要求的服役环境。依托于激光熔覆技术,最终得到的钢铜复合材料既具有铜材防腐蚀、抗磨损等优异性能,又节约了铜材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首先,本文设计了完备的正交实验方案,优化激光工艺参数。对纯铜熔覆层的表面形貌、孔隙率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当激光功率为3200W、扫描速度为430mm/min以及同步送粉速度为50g/min时得到的熔覆层表面质量最好、孔隙率最低。故采用此参数组合进行试件的制备并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呈等轴晶,钢铜间稀释率低,润湿性差,气孔集中于结合界面和结合界面上方且纯铜覆层显微硬度为90.3HV,明显低于基材,强度较差。然后,采用两种方法提高钢铜间的结合性能,并进行组织和性能的分析。第一种是添加过渡层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添加NJ30过渡层和JG-1过渡层时均达到了制备无缺陷涂层的目的,而得到的纯铜覆层组织因过渡层材料的不同有所差异。第二种方法是施加频率为40k Hz超声波振动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施加超声振动后,由于空化效应的影响,纯铜覆层的晶粒尺寸得到了细化,然而结合界面仍存在气孔缺陷,没有达到制备无缺陷纯铜覆层的目的。两种方法均提高了纯铜覆层的性能,尤其当添加NJ30过渡层时,纯铜覆层的显微硬度达到了114HV。最后,在添加NJ30过渡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纯铜覆层的强度,设计了三种VC含量在0.5%、1%和2%的纯铜基VC复合粉末。对涂层的微观组织形态、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VC含量过高时易出现裂纹缺陷,当含量为0.5%时,得到的组织晶粒均匀致密,纯铜覆层的显微硬度达到了249.2HV,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摩擦系数为0.297,使纯铜覆层表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
其他文献
TP304不锈钢毛细管,因其自身具备良好的低温强度、耐腐蚀性、表面光整度、热加工性而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微型元器件等领域,企业生产为满足大批量、高效率的特点往往采取冷拉伸工艺,然而在毛细管塑性拉伸过程中,由于微观尺寸各向异性、加工硬化等特点,极易在冷拉伸的过程中出现如:应力集中产生断裂、表面褶皱、损伤等不利因素,而在拉伸过程中通入适当参数的脉冲电流可以有效改善毛细管的塑性变形,促进微观状态下的位错
在大型零部件、装配精度要求高、中等批量的装配工况条件下,如飞机、动车的零部件的装配,由于装配空间狭窄,检测装置无法测量到装配点,导致自动化、智能化装配无法实现。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六自由度高精度智能装配设备原型方案,该方案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实现对装配点检测,并根据该方案设计一款智能装配示范平台,研发控制系统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集成控制功能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一种间接测量方法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海洋资源的探索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和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开发和利用还处于早中期阶段。厚壁埋弧焊管作为海洋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其焊缝处残余应力的分布不仅影响着埋弧焊管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将成为深海资源开发运输的安全隐患。在对埋弧焊管热处理时,若只针对焊缝区域进行感应加热,焊缝处热量的瞬间大量输入,就会产生难以控制温度分布,焊缝处周向温度梯度偏大,导致残余应力
海工钢作为海洋工程装备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平台、油气输送管道以及海洋船舶等海工装备。在恶劣的海洋工况下,海工装备在服役过程中会同时承受海流、风浪、海底地震、低温等自然力的侵蚀和破坏。随着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逐渐迈向深海和极地地区,研制高强度、厚规格、易焊接、并具有良好耐蚀性能的海工钢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海工钢力学性能,本文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Mo、Sn海工钢热变形过程中的
随着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生产线在经历着智能化的升级,智能化的生产线需要并入更多的识别、工艺决策、质量反馈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方法。在冲压生产线上板材在线识别是后续生产工艺规划的前提和质量控制基础,因此摆脱现在一些试验室下的测试方法,给出基于在线数据的性能识别方法对冲压线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弯曲和胀形两种变形逆向识别材料参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
本文重点研究了镁带轧制过程中的换热机制及接触换热系数变化规律,分析了镁带轧制变形区温度与轧制工艺参数的关系,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较薄规格镁带轧制温度制度,以对镁带轧制温度进行最优控制。首先,基于稳态热流法,搭建了适用于镁合金的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装置。对AZ31B镁合金的接触换热系数进行了多工况测量,主要研究了界面间接触换热系数随表面粗糙度、界面应力以及界面平均温度变化规律。通过CO
镁合金在低于再结晶温度以下的轧制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大量孪晶和严重的基面织构,这导致了其强烈的力学各向异性,甚至在轧制过程中出现断裂,变形机制复杂。与传统镁合金加工工艺相比,引入脉冲电流可有效降低金属变形抗力,提高其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尤其适用难变形金属。本文从镁合金轧后产生的各向异性现象和微观变形机制出发,探索镁合金电致塑性箔带轧制成形工艺。首先,基于不同条件的单轴拉伸实验,研究了电脉冲参数对预轧制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自由锻造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型锻件的主要生产手段。锻造操作机主要用于完成自由锻造工件的夹持和进给等操作,包括单操作机锻造生产模式和双操作机锻造生产模式。在锻造生产过程中,锻件因变形产生的变形抗力以及双机运动不协调导致的耦合力等外力作用都将传递到操作机本体上,导致锻件形变方向发生改变,甚至操作机本体发生破坏失效,这就需要控制系统引入主动力控提供必要的缓冲
金属波纹管是一种具有横向波纹的圆柱形薄壁弹性壳体,拥有良好的弯曲特性,在石化、汽车、钢铁、制冷温控、航空航天等相关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针对不同口径和长度的金属波纹的生产制造,目前主要有液压胀形、机械胀形、橡胶胀形和机械成型等工艺型式。其中,旋压/辊压连续机械成型工艺,因具有成型效率高、质量好、长度大的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国内尚无法实现直径大于20mm高品质波纹管旋压/辊压连续
钛合金、铝合金作为重要的轻量化材料,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钛/铝复合材料综合了两种材料的优良特性,不仅比强度、比刚度高,而且便于整体结构化,大幅度地降低了制造、装配、运营和维护成本,成为目前高科技领域研究的热点。搅拌摩擦焊作为为固态焊接技术,可实现金属基异种合金焊接、保持母材合金的冶金性能并能有效控制焊缝间化合物。本文以钛/铝板复合焊接的搭接工艺为研究对象,利用搅拌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