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大气无机氮沉降的遥感估算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工业化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含氮化肥的生产和使用及畜牧业等人类活动能够引起大气中含氮物质的激增。活性氮在全球或区域尺度的沉降过程已经成为重要的氮迁移分配过程。短期或者少量的氮输入能够缓解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的氮匮乏状态,提高植物可获得性氮水平及生产力;然而,长期或者大量的氮输入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氮饱和状态以至于产生负面效应,严重干扰和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工农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大气氮沉降显著增加的代表性区域。然而,如何从区域尺度上全面而准确地评估大气氮沉降水平及其时空格局,以及大气氮沉降水平能够对区域生态系统施加何种影响等研究,仍是学术界长期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本研究利用对流层N02柱浓度卫星数据和地面站点监测数据,结合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研究了长三角地区1996~2011年不同形态无机氮的干、湿沉降水平,并分析了其时空格局。进一步地,分别从受控试验和区域尺度,探索了氮沉降对长三角地区典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基于受控试验,利用地基高光谱遥感手段,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亚热带森林主要树种在不同梯度氮输入下的营养元素和高光谱响应特征,并筛选出对不同梯度氮输入具有区分和指示意义的光谱植被指数,为区域尺度分析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提供参考和依据;(2)区域尺度上,基于当前大气氮沉降背景,结合光谱特征参数,分析了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氮饱和过程。主要形成如下新的认识:(1)长三角地区大气氮沉降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1年期间,大气无机氮(DIN)总沉降量在 63.88~97.02 kg N ha-1 yr-1 之间,平均值为 78.07kg N ha-1 yr-1,其中以干沉降(占DIN总沉降量的61.81%±10%)与铵态氮沉降(占DIN总沉降量的73.35%±5%)为主。时间变化上,在本研究期间(1996~2011)长三角大气无机氮沉降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年增长速率为1.67 kg N ha-1yr-1,其中以硝态氮增加最为显著。空间变化上,长三角大气氮沉降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变化特征,高值区分布在安徽宣州、浙江杭嘉湖平原以及上海以北区域,其沉降年总量大于100 kg N ha-1yr-1,低值区分布在浙江舟山群岛以南的近海地区,其沉降年总量小于40 kg N ha-1 yr-1。大气氮沉降年增长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最大值分布在环太湖周边的城市地区,年增长大于4kgN ha-1 yr-1;最小值分布在浙江中南部的森林地区,年增长小于1 kg N ha-1 yr-1。(2)模拟氮沉降对典型亚热带森林树种幼苗影响的受控试验表明:在营养元素方面,五种典型亚热带森林树种幼苗(其中阔叶树种为木荷、青冈和香樟;针叶树种为马尾松和杉木)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增长率在中低氮输入梯度下最高,三种阔叶树种的叶片氮含量在中氮输入下最高(受试验材料限制,两种针叶树种的叶片氮含量未能测试)。在光谱曲线分析方面,五种亚热带森林树种在叶片尺度及冠层尺度的光谱反射率特征比较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可见光部分的光谱反射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在光谱特征参数方面,短期的中低氮输入能够明显地促进两种针叶树种的生长,而对三种阔叶树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持续的中低氮输入对三种阔叶树种和马尾松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杉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高氮输入能够显著抑制五种树种幼苗的生长。叶片和冠层尺度上六种植被指数和两种红边参数对五种树种在不同梯度氮输入的响应均具有指示意义。(3)基于模拟氮沉降受控试验的光谱特征参数,从区域尺度上,利用遥感估算得到的大气氮沉降通量,结合遥感植被指数(NDVI)分析了大气氮沉降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表明,在1998~2011年期间,森林地区NDVI与大气氮沉降通量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且二者具有较显著的时空相关性,其时间相关系数为0.77,空间变化一致的区域占整个研究区的80%。基于样方划分的森林NDVI与大气氮沉降相关性在不同氮沉降梯度下的分析表明,大气氮沉降对森林NDVI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抛物线变化特征,长三角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氮饱和状态临界值(抛物线极值)为120±5 kg N ha-1 yr-1。根据这一临界阈值从空间上对长三角地区森林区域进行划分:达到氮饱和状态的森林区域分布在其北部城市和农田周边地区,其他森林区域尚未达到氮饱和状态。按照当前氮沉降年增加速率(1~4 kg N ha-1),尚未达到氮饱和状态的森林区域将在未来5~40年达到饱和。
其他文献
<正>《师父》的观赏令人眼睛一亮,脱出常见的中国电影拖泥带水表现,干净利落的叙事,言简意赅却有意味,个性人物占据主体而事件描述为凸显个性服务,成就了这一部独特的中国式
基于序列的分配方式是一个简单且应用广泛的资源分配方式。分配机构需要把一系列不可分割的物品分配给多个代理人,代理人对物品有偏好,分配过程是代理人根据给出的序列依次选择物品且只能选择剩余的物品。该分配方式不具备防策略性,即代理人可以通过谎报自己对物品的偏好来获得更好的效用。因此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序列的物品分配的操纵问题,研究代理人如何采取策略,给出一个使自己效益达到最大的物品偏好。该问题在只有两个代理人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装配式建筑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
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是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及边坡加固结构的抗震设计备受关注。实践证明岩土锚固技术具有抗震性能优越的特点,得到广泛应
目的总结分析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CT特征及其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特征
自2004年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关键。而“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农民,不论是发展农业还是建设农村,
当前中国已经发展到一个特定历史节点,"一带一路"为21世纪中国国家大战略指明了地理方向,为中国在新的地理历史条件下融入欧亚大陆奠定了地缘对接的尝试基础。结合2017年来新
<正> 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agularis Makino)秆呈四方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秆壁厚、纤维优良,有很高的强度和韧度,是优良的小型用材竹,笋期秋季(9月上旬~10月上旬),正值
教师在一堂立体几何课上设计了一道求多面体体积的问题,它的5种解法帮助学生构建起求空间几何体体积的解法体系,4个变式又向学生呈现了一个问题产生与变化的过程,从而有效提
<正>"变式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有着变式潜能的问题中,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折射出该问题的内涵.通过变式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