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指导内蒙古区域经济增长的几种典型观点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当前内蒙古既不适合采用梯度推移模式,也不适合采用协调发展模式,而应采用增长极模式作为主导战略。增长极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在落后地区选择适当的增长极并加强其建设从而带动整个地区发展。于是引出如何选取内蒙古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增长极的问题。本文通过引用一个简单的增长极模型,说明增长极的运行机制,并以此为依据对选取区域增长极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此模型解释了增长极技术进步内生的问题,从而也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在内蒙古区域增长极选择时还应用了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通过规范分析,对内蒙古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基础以及培育历程进行评价,找出过去内蒙古在增长极培育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为进一步采取新的增长极选择思路提供依据。通过实证分析选择出内蒙古的区域增长极,并对产业增长极进行了大体定位。本文提出了内蒙古“分类指导的多层次增长极战略”。一方面,将产业增长极和区域增长极相结合,产业增长极是“点”,区域增长极是“面”,既做到各有侧重又点面结合。另一方面,将地区的城市和产业按照经济发达程度分为不同级别的经济增长极,按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分工并密切合作,同时以政府计划分类指导发展。本文选择了内蒙古新的区域增长极:“呼-包-鄂”三角区为一级经济增长极。乌海市、集宁市、通辽市、赤峰市、锡林浩特市、乌兰浩特市、临河市、霍林郭勒市以及二连、满洲里作为第二级增长极。三级增长极则是作为城乡经济结合点的一大批具有特色的县级市和小城镇。本文还对内蒙古新的产业增长极给予定位:稀土应用技术、生物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与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群;能源工业(包括电力产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工业;乳业、绒业、肉业以及皮革业、毛纺业;以重型汽车制造为主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机械装备工业;草原旅游业、民族餐饮业、物流业、房地产业、民族与边境贸易、金融保险业、科技服务业、住宅及建筑服务业、商品流通业、配套产业等10项第三产业。